![]()
|
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
作 者:刘海珠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松原 138000)
大
中
小
摘 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教育就是在对儿童进行教育过程中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是否能够和谐、理想的成长。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站在儿童立场上是传统教育现代转型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传统文化自我发展,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对传统文化教育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立场;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儿童立场简单地说就是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教育问题。儿童立场首先要承认儿童与成人有同样的人格和尊严。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儿童是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功利性目标来衡量他们生活的价值,如果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即使儿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人们也认为他们从事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价值观念,无法让儿童体验教育所蕴含的快乐。儿童立场就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成人不要把他的逻辑强加给儿童。要进入儿童世界,合理而积极的引导他们。儿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和命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努力给儿童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氛围,进而促进他们民主性格的养成,为未来民主社会的建构奠定基础。
一、传统文化教育站在儿童立场上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传统文化教育转型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系统性,过去的传统文化教育过于关注教育的未来价值,而忽略了教育的现在价值当下价值。过去的传统教育选择的一般都是经典内容,虽然有价值但是过于成人化、系统化和理性化,这与儿童经验相互冲突。经典内容是人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正确性。相比儿童经验并不完善,有时甚至是无价值的。传统的教育大多在用灌输方式,与现代儿童立场教育不符。因此传统教育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教育必须契合他们的内心需要,否则只能流于形式。在对儿童进行传统教育时,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结构和内在需求就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让儿童失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站在儿童立场挖掘儿童因素,进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效果。进而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对西方的传统节日更关注,他们喜欢复活节中的画彩蛋等游戏。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但与西方传统节日相比,所蕴含的儿童因素较少,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已有的儿童因素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儿童,儿童是社会经验和文化的传承者、再造者,因此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
二、基于儿童立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尊重儿童发展提升儿童文化素养
站在儿童立场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把教育定位在文化精神的涵养教育。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不应该是机械记忆传统文化知识,要侧重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方面。但是现在许多小学在对学生进行传统言论经教育时,常以他们能够背诵多少《三字经》、古诗等作为评价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标准。这是不尊重儿童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虽然有些儿童记住了这些内容,但是由于他们并不理解这些内容,因此对他们的影响较小。基于儿童立场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儿童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是从儿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儿童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进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如在进行我们当地风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风俗,让他们通过回忆体会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在重视传统文化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批判意识
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让儿童传承,同时也给他们选择一些消极的内容让儿童进行判断,利用正反结合的教育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小学生年龄小,是非判断能力弱,因此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侧重积极内容教育,把个人修养、社会责任等进步思想融入教育中。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并非排斥消极内容。在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内容来培养儿童的反思和批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三)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基于儿童立场的传统文化教育要站在儿童立场给他们选择具有趣味性的适合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从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拉近传统文化与儿童间的距离,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效的整合起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些课中就对学生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在说话要算数的教材中渗透了守信教育。再如尊老爱幼教育中可以渗透报喜、十二生肖和过寿等风俗。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结语
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才能够收效良好,因此要充分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儿童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传统论教育的效果。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站在儿童立场,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儿童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谢鸿玉.传统文化教育的儿童立场探析 ——以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二年级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29):11-12.
[2] 张伊.儿童立场 生活眼光 故事表达——"新东方1001夜"传统文化故事教育的架构与实施[J].数字教育,2019,05(1):57-62.
[3] 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8):21-26.
[4] 姚玉琴,卞小利.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8):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