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

试论中学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

作 者:李忠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三团第一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64)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常识的重要学科,也是鼓励学生探索化学奥秘,发掘实验现象的主要学科。因此,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密切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质;培养措施
前言
科学素养是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升知识储量、完善个体发展时所需要的品质,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学科的影响下,教师更需要结合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教学困惑为前提,实现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此,本文就如何进行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提出有效建议。
一、科学安排教学,重视资源利用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受到他们个体的差异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最大限度上理解知识,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可以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吗?”“因为空气中有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非常好,同学们,那么它的构成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通过一段小视频来进行简要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空气”的组成成分,让学生逐渐认识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重要成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究空气奥秘的信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欲望。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生活中各类教学资源的运用,无论是哪种资源,都可以进行分析,来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做准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师利用知识点给学生行成正确的知识应用认知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开始热爱自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实验演示,创新解题思路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发展不完善,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脑海中直接构建化学模型,依靠想象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更是比较艰难,学生听不懂讲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及时的转换教学方式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学生在进行一个抽象和实际知识的学习时,往往对实际知识认识比较清楚,而对抽象性的知识,学生们大都是采用逃避的状态,没办法去进行自主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来证明化学结果。例如,“溶液的形成”这一节内容,学生不知道溶液是如何转变来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法来进行。比如,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步骤,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操作步骤,有顺序的进行溶质的稀释。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适当的给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同学们,实验步骤可以调换吗?换了以后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学生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比较好奇,也会通过自主实验,来探究小组讨论的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解题思路,营造高效率的课堂。
三、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时间等统一都是由教师来讲解。这种传统式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方式落后,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孩子们,教师更是应该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燃料及其利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询问学生知道的取暖设备等,还有男同学感兴趣的飞机燃料,以及这些燃料是如何转化为其他能量,给机器运行提供保障的。学生们在思考过后,开始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有的同学知道的燃料有“煤炭,酒精”等,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一一介绍一些我国常见的化学燃料,并通过图片和解说的形式进行,加深学生们的印象,促进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应用途径联系起来,完成化学素质的提升。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实践调查的方法,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感悟到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喜欢上化学学习,调动自身化学素养的培养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
化学知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有很多知识是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用处的。这时候教师就必须充分的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当今教育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学用结合的高素质学生。因此,通过生活实际中化学知识的运用,强化化学知识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到“化学肥料”时,教师试图询问学生生活中的化学肥料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化学肥料的探究,帮助学生深化教学内容。比如,肥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肥料,一类是化学肥料,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培养更好的化学素养,教师可以充分的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肥料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日常化学肥料的认识,明白化学中知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应用之处,深化教学内容,完成高效的化学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力,是促进学生化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掘实验规律,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强调“知识”与“实践”的高效性,从而培养具备化学教育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优秀中学生,完成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晓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18):91. 
[2] 郑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6):44.
[3]贾芳琴.基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7):56-57.
[4] 王娟.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逻辑与路径探索[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9,8(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