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作 者:杨汉国 (宁夏西吉县田坪乡中心小学,宁夏 固原 756200)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当前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表明,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和理念,从而有序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本文简要分析在小学语文教改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主要探究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荐以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要求,在对小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小学基础阶段,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对于小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发掘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教学优势,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对小学生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实施的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素质教育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规定了更为清晰的框架和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要将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深入的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也必须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就是确定素质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语文教师不仅要抛弃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使教育本质得以回归,最大可能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时为我国不断地培养大量具有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勇敢的质疑能力以及自主阅读的能力都是促进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一定要抓好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总而言之,广大教师在努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水平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疑问环节,培养学生自信
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尽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或者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引导学生自由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意识的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创设“探究式”、“疑问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措施,就是因为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言论的自由,小学生们没有足够的自信在课堂中发言,同时也不敢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不会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长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失去,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针对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发言、交流与讨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科学的创设疑问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鲸》这节内容时,可以先结合课文的题目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如“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呢?”, 这时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充分的调动,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鲸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鲸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呢?”以及“鲸为什么是最大的哺乳动物?”这时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学习课文的欲望一定会被极大程度的提高,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此时教师再进一步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简要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起身回答问题,教师要以肯定、鼓励的目光去指导学生,尽可能消除学生心理上的胆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发表言论、表达观点,从而逐渐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自主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司马光》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充分锻炼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有些学生会提问;“司马光为什么能够利用砸缸的方式来救出朋友?” 这时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得到发散,也达到了锻炼学生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智能化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太过单一、生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智能信息技术融合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将生动的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小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模式下一定会更加认真听讲,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教师在讲解语文课文《秋天的图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下事先搜集一些有关秋天环境和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比如金黄的麦子、泛黄的落叶、枯萎的花朵以及秋风吹过摇摆的、干瘪的小草等景象,然后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些符合文章题目和主旨的短片或者视频,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迅速的吸引过来,小学生们也会有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心态去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丰富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更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认知的规律,满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提升。
(三)转变教学模式,培养自学能力
通常来讲,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牢牢抓住小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积极的锻炼和发展小学生的自主学习、阻力探究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教师都有十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养花》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和讨论这篇文章的主旨内容和思想情感,学生们一定会在激烈的讨论之中得到一个简要的阅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沟通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位学生都不再惧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轻松了起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在学生们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课下时间挑战自己养花的任务,同学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自行挑选一种花的种类,然后结合两个星期的养花经历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养花心得,同时学生也会体会到做什么事都需要认真和坚持,最终感受到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花朵盛开时喜悦的心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还给学生创造了生活实践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语文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发展理念,积极配合语文教学工作,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成为改革的先锋力量,促进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赖冬梅.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有效提高[J]. 语文教育,2017,(12):12-13.
[2] 杨莎莎.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学科教育,2017,(06):32-33.
[3] 任丽丽.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小学教育,2016,(06):43-44.
[4] 李红莲.偶读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读书文摘,2017,(05):209-210.
[5] 廖子学.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提高[J].学教育,2017,(12):43-44.
[6] 郝飞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 读写算: 教师版,2014,(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