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紧扣“认数”的核心,凸显“数感”的培养

紧扣“认数”的核心,凸显“数感”的培养

作 者:王珍丽 (湖北省枝江市丹阳教育集团南岗路校区,湖北 枝江 443200)

 摘   要:小数的认识,是在整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是对“数概念”的一次“质性”的飞跃。认数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对数概念的深刻理解。三年级学生对数的认识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是基于表面现象的一种粗略感知和基于具体情境的一种实际运用操作。本文真实的记录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小数、以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构建“小数”概念的全部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数;购物;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1页《文具店》
教学目标:
1、结合在“文具店”购买文具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实物操作,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了解小数的发展史,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经历,在购物过程中,也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体验一下购物的过程,感知其中所蕴藏的数学奥秘。
一、初步感知小数特征
师:看看文具店都卖些什么(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文具),并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价格,看看它们与前面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生:有笔记本、铅笔、尺子、钢笔等……这些数里都有一个点……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这些数都是小数……
师:像3.15、1.06、0.50、6.66、35.90这样有小数点的数叫——(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点评: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初步构建“小数”的表象模型,完成“数感”培养的第一要素——“感知”。此教学过程,情境真实,环节自然,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小数该怎么读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三点一五……六点六六……零点五零……三五点九零……读错了,应该是三十五点九零……再读一遍:三十五点的九零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小数,现在知道小数该怎么读吗?
生:小数点左边像读整数一样读,小数点右边是一个一个数字读的……
师: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的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叫小数部分。(板书: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师: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呢?我们听听智慧老人怎么说的吧!(课件播放录音)
(点评:通过学生自己反复读小数的过程,在不断纠正错误的同时,感悟提炼出小数的读法,并适时的与旧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引发新知,建立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三、实际操作,初步感悟小数的意义
师:现在我们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吧。说说你想买什么文具呢?(课件出示文具及价格)大家说的时候应像这样说:我想买(3.15)元的(笔记本)
(先后找3名同学买自己想买的文具)(只要学生说对了,就将文具贴纸送给他)
课件出示:  3.15元     3元1角5分       0.50元     0元5角0分
                 1.06元     1元0角6分      6.66元   6元6角6分
师: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0.50里有两个0……这两个0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前面的表示0元,后面的表示0分……小数点前面的0表示0元,小数点后面的0表示0分……表示0分的0在小数点后第二位……
师: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表示(生: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生: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表示(生:几分)
(点评:通过学生模拟购物的过程,利用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引导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各部分数字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小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具体意思,构建“小数”的具体模型。)
师:(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上摆了些新文具,你能给这些文具标价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学生上台边摆边说明小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如2.22中第1个2表示2个1元,中间的2(即小数点后第一个2)表示2个一角,最后的2(即小数点后第二个2)表示2个一分。
师:笔记本2元4分,(课件呈现两种写法:2.4 元 2.04 元),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应该是2.04元。2.4元就是2元4角了……
师:橡皮擦8角1分(课件呈现写法:8.1 元 ),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应该是0.81元。8.1元就是8元1角了…… 
师:同学们能说说自己是如何标价的吗?
生:先写出有几元几角几分,再改写成小数,元写在小数点前面,角写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分写在小数点后第二位。
师:现在物价上涨啦,笔记本贵了2角钱,也就是在2.04元上加两角,怎样用小数表示?(生:2.24元)
师:我还想加上0.06元,你说我加了多少钱?(生:6分钱)
师:用小数表示现在的钱数是多少?(生:2.30元)
师:我们来实际演练一下这个过程。
教师用课件连续加1分的硬币到2.10,即10个1分换1角,再继续放1角的硬币到3.00,即10个1角换是1元。
(点评:通过学生给文具标价,既让学生明白了小数的书写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再次深化了对小数意义的认识,达到对“小数”模型的补充和完善,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数感”培养的第二要素——“感知”。购买的过程是实现从具体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标价则是利用学生的想象来具体化“小数”模型,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提升
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请一名同学任意取出一些钱,其余同学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师生共同游戏)
师:老师取出3个1元和12个1角,写下小数3.12元,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应该是4.2元……12个1角就是1元2角,所以是4元2角,也就是4.2元。
师:一支钢笔5.6元钱,可以怎么付钱?学生付钱。(课件触摸呈现)
师:老师先付2个2元,2个5角,3个2角,对吗?
师:老师若付一个5元,6个2角,4个1角,同意吗?
生:不同意!这样一共付了6.6元。
(点评:通过付钱的游戏,让学生借助元角分操作,初步感受小数中十进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进一步巩固“小数”模型。)
五、拓展延伸,完善认知
师:我们在购物中遇到了小数,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呢?
生:身高、体重,作业本和书本封面上的单价等等。(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师:小数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录音)。
生:漏掉了小数点,这个数就变了。
师:小数点确实很重要,(师将板书中35.90元中的小数点擦掉)你看,没有了小数点,35.90元成了3590元。
生活中,希望我们能够认真看待每一个不起眼的小事物,做任何事都要信心,千万马虎不得。今天的知识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点评:再次回归生活,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完成“数感”培养的第三个要素——“感情”。)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最熟悉的元角分情景为依托,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使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沉淀数学素养,培养学生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本课力图激活教材资源,把隐藏在静态知识背后的动态思维过程,把教材中“冰冷的美丽”还原成“火热的思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开课简明扼要。 “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相关结论,大多是数学上的一种规定或多年传承下来的数学文化,不太适合进行探究和动态生成,更需要教师巧妙的实施接受式教学。开课第一个环节直接出示教材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感悟小数的特点,认识小数点。这样直接告知式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可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2、有效突破难点。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让孩子先写再交流外,还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摆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体验标价的全过程,即几元几角几分分别写在小数里的哪个位置,有效地建立了元角分与小数的对应联系。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如何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汇报中我突出了0的教学处理,通过一些关键性追问,巧用学生由错误而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练习寓教于乐。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将元角分如何改写成小数的方法之后,设计了一个取钱游戏,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有关小数改写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既直观又有趣,孩子们更愿意接受并乐于参与。
4、课堂化静为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特别是在处理“硬币增加引起小数变化”时,动画的方式呈现,更形象具体,很好的突破十进制计数法,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奠定基础,也是对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表示几分的巩固深化。
参考文献
[1]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
[2] 于萍. 把握“认数”的核心培养数感及抽象能力. 小学教学 (下半月数学版),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