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这个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够积极地、正常地、平衡地去适应。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它出现在当代中学生身上的概率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二、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
当前的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它给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影响了他们个性,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大学录取以考生的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为集中精力对付考试以获得高分。老师、学生舍弃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等的培养。
2.社会环境的污染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问题,消极甚至腐朽的思想,思潮无所不在影响和侵蚀着中学生年少幼稚的心灵。中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各种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上进欲望,这方面的问题不胜枚举,典型的表现为黄、赌、毒的影响。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障碍最流行的病征莫过于“网络性心理障碍”。
(二)主观原因
1、家庭
当今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使孩子们怕吃苦,怕困难,缺乏抗挫能力,意志薄弱,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差。一次失败的考试也可以使他们痛不欲生,碰上稍微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就让他们惊慌失措。有些家长在教育上重智轻德,对孩子的学习实行高压政策,使很多孩子在父母的责备,埋怨甚至粗暴的管教方式中走向极端。
2、个人
中学生的正处在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发生急遽变化,充满着矛盾,是青春期的大动荡。面对众多的心理冲突,一部分中学生不善于自我调节和宣泄,有“闭锁性”的一面,不愿意找别人调节,也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一旦有问题想不通,死钻牛角尖,容易作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马加爵案件就是心理扭曲的极端表现,给我们的社会敲响了心理教育的警钟。
三、维护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对策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发生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参考。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心理暗示法,焦点问题讨论等。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宣泄抑郁、减轻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学校再整合出各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教学目标,对中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达到润物无声之效。比如,语文课中人物心理分析,孟母三迁的古文,特别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心理诱导,充分调动、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用手写出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情感,做到人文练达、文道统一;历史课中侧重提点学生学习黄继光、钱学森等英雄人物和科研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音乐课上通过《命运》等振奋人心的乐曲,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创设优美的境界,营造良好的心境。
(三)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病终须心药医”,这是一句中国的老话。心理咨询被许多人看作是医治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巨大措施。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热线,建立心理档案,改变以往那种“德智失衡”“重体轻心”的教育现状。目前,为保证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必须严格挑选或聘任咨询教师。除了系统地学习过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研究中学生心理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和中学教育实践经验外,由于咨询对象是中学生,还必须善于与中学生交往,赢得他们的信任。
(四)学校营造健康、上进的文化氛围
就目前学校的管理现状来看,还要停留在对结果的管理上,也就是说,往往是事发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处理。如何才能将管理关口前移,弥补教育上的缺失和心理上的纰漏,防患于未然,我认为应多策划法制教育宣传系列,以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学校开展道德文明教育系列活动,使广大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协同营造健康的集体环境和和谐的氛围;同时要紧抓课堂机遇,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实践活动。搜集名人名言等形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五)家庭学校联动
教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障碍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细心观察班里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深入了解跟进,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家访及向周围的同学询问,了解问题学生的现状及发生障碍前因后果,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少批评。教师则坚持疏导教育,保护其自尊心,以柔克刚,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心理雾翳,这也许就是兵家常说的“里应外合”吧。
总而言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除传播知识、授以文化外,心理教育理当义不容辞,行动起来吧,让每一颗青春驿动的心向着蓝天敞开,让温暖、灿烂的阳光洒遍心灵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