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

作 者: 周明龙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江苏 海门 226121)

 摘   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让学困生的转化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学困生是学习能力较弱,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成果较为落后的学生。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积极探索有效的转化策略,才能全面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兴趣;信心;转化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催生了数学课程新标准。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学困生,是特殊的学习群体。在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他人不同。关注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方法,才能让数学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而服务。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一)学困生形成外因
首先,教育体制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试教育体制所用的时间较长。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彰显出较强的功利心理,因为要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大多数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家长,也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用学习成绩去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使得教学手段发展单一化,教学目标极端化。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学习个性的张扬,最终导致学困生的形成和增多。
其次,教学形式落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新的教学模式得以普及。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单一的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反复地陈述数学知识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与数学学科特性不符,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被动接收过程中越学越难,影响其数学学习动力的形成和发展。
再次,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严密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喜欢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要接触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的数学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讲本身具有难度。受到个人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难以学好数学知识。
(二)学困生形成内因
其次,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困生学不好数学,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较小,没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课堂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一步差步步差,没有获得数学学习成就感,自然无法建立数学学习兴趣。不能在课堂中注意听讲,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数学学习方法不科学。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学会生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消化时间,仅限于课堂时间。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影响了其数学知识消化理解的效果,也影响了个人综合分析能力的形成。这些学生过分依赖课堂,依赖老师,不主动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生搬硬套,使得学习成绩下降。
最后,缺少数学学习信心和责任。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成绩越差,信心越小,兴趣越低。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数学学习自卑心理。一些学会生认为自己学不会数学是天生的,一些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不会在课堂中提问自己。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学习态度
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师生关系的有效建立,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往往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转化学困生,需要将公正、公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同等对待学困生,不能因为其学习成绩差就避免与之沟通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肢体语言积极与学生互动。当学困生开始走神时,教师要利用眼神将学生带回到课堂中。当学困生开始认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投以肯定的眼神或竖起大拇指。有意让学生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课堂问题,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促进学困生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
(二)创新教学形式,转化学困生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意在扶持学困生,同时帮助其他学生收获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组织教学,将班里的学会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减少学习阻力,减小负面学习情绪的影响,在小组中,学困生可以向其他成员学习,在其他成员积极的学习态度带动下,融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来,尝试探究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像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不同的角的模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分析各种角的不同,认知各种角,学会测量角。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时,学会生的热情会被带动起来,参与其中。遇到问题时,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自然而然地成为主动学习者。
(三)加强个别指导,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受到底子的影响,提高速度自然较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不能因为学困生而放慢教学速度。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予学困生个别指导,帮助学困生解决课堂中的学习问题。学科教师可以利用中午或放学后一段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引导学困生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加强指导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无私奉献地辅导中,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教师的不放弃,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也能让很多学会生找到学习动力。为了回报老师的付出,而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
学困生在公式推理学习内容方面普遍较弱,像在学习圆的周长公式时,有些学困生通过课堂学习并不理解这一公式的来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演示、讲解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让学生通过相关练习,反复思考与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要科学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渗透积极的学习观念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携手学困生一起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找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提升学困生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傲益西.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分析[J].数码设计(下),2019,(9):28.
[2]宗文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J].新课程·上旬,2019,(6):244.
[3]孟香莲.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转化[J].新课程·上旬,2019,(8):44-45.
[4]张海平.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9,(1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