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学定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以学定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 者:齐凤梅 (黑龙江鹤岗绥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黑龙江 鹤岗 156200)

 摘   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学定教就是一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以此来不断优化教学工作。本文就从高中物理的角度分析了以学定教在教学工作中的合理运用,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以学定教;教学;对策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各有差异,这就会导致不同学生在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时,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同学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所学内容,同时还能做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拓展提升,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直面难度更高的挑战。而学习基础一般、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可能在学习中感到吃力,需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倘若物理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所有的知识点,一方面会影响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增长。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掌握知识的情况等确定教学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高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使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将以学定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备课、制定目标、教学实施等多个环节融入该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备课
科学备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在开展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时,首先需要在备课环节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首先,教师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方向、性格特点等,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策略。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将其分为3个层次:A类学生为优秀生,即基础牢固、学习能力强且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B类学生为中等生,即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教师的任务,并有能力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C类学生为学困生,即能力薄弱、需要巩固基础知识的学生。最后,教师在备课中应当根据3个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并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开展具体任务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其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将以学定教的理念真正融入其中。A类学生的学习重点应当在能力的拓展与延伸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B类学生则需要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学习能力和习惯进行不断的巩固,为迎接更难的挑战做好准备。C类学生的学习重点则是认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并培养其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指定3种不同的教学目标。Ⅰ级目标为学习课本上的相关概念和定理,需要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独立完成;Ⅱ级目标为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本及联系册的习题,A类学生应独立完成,B类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完成,C类学生需要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并对能力拓展的题型进行一定的思考;Ⅲ级目标为课外拓展,需要A类学生在课后独立或合作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教学内容
学习是一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后,逐渐提升学习难度,一步步稳扎稳打,不断扎实基础功和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为其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的规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例题的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从离地面20米处水平抛出一个物体,抛出使的初速度为10m/s,空气阻力不计(g取100m/s2),首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求物理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是多少,这一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本规律的运用,同时也是C类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因此可作为C类学生的教学主要内容。然后再提出稍有难度的问题: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这一问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以作为B类学生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C类学生的能力拓展准备问题:物体在空中先后经过A、B两点,且物体在这两点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是45°和60°,求物体经过A、B两点间的时间,这一问题在题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条件,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思考,适合A类学生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并积极优化教学,建立教学相长的目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参考文献
[1]金文楠.论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做到"以学定教"[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2):11.
[2]马亮.论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做到"以学定教"[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7):69-70.
[3]刘爱宁.以学定教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2,(26):84.
[4]袁二平,宋金明.“以学定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J].科学与信息化,2016,(1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