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巧妙运用“体态律动”,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有效
作 者:何 丹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方桥小学 31550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态律动教学法普遍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并受到许多音乐学校的大力推崇,在小学音乐教学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巧妙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运用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音乐学科的内涵理解不到位,缺乏对音乐欣赏的能力,由此学生都是以聆听为主,学生并没有得到主体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显得枯燥无味,也缺乏一定的辅助性教材内容,如此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既不能使学生对学习学科产生浓烈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入课堂,可以巧妙改变这种状态,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态律动教学的重要性,在传授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寻找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1]。
一、体态律动的内涵
音乐是人来情感的反应,音乐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也不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应该是对音乐运动和情感的体验。现阶段的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浅显,往往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要素中比较抽象的节奏、旋律及音色等,对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体态律动是训练身体对音乐做出的反应,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等,培养学生协调自如的节奏感为目的。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巧妙运用“体态律动”的有效方法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使用“体态律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把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入课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现在适合在娱乐当中学习,有着爱玩的天性,这样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到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欣赏课《森林狂想曲》一课,乐曲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三个不同的动作去表现,拍手、响指、跺脚,学生的兴趣会提高很多,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为乐曲伴奏,不用老是再说什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三个乐段的不同意境。体态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现出来。
(二)在创新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利用“体态律动”
小学生现在都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性格活泼好动,尤其自己的独特性,更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从而积极表现自己,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让他们的思维达到锻炼,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新思维,可以将体态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百鸟朝凤》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的歌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来模仿各种鸟类动物的样子,使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鸟类动物都有哪些,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演形式。
(三)巧用“体态律动”,训练学生的音准
掌握高音准教学具有枯燥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准概念的建立十分困难,因而对于音准的教学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甚至有些孩子连音阶都不会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多数学生不认识音符,根本没法唱。因此,在进行该项训练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律动来形象化地进行高音、节拍等难点项目训练。例如,在学习音乐知识dou、rai、mi、fa、sou、la、xi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音高通过律动来进行区别,比如分辨rai和mi的音高时,可以将rai设定为拍拍大腿的律动,将mi设定为拍小腿的律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知识,这种通过音乐体态律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音高这种原本抽象的音乐知识变成学生可触摸和感知的肢体语言,训练学生的音准、音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和牢记音乐知识。
(四)利用学生情感体验,使用“体态律动”
音乐需要人用身体、身心去体验。音乐课堂的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感知歌乐曲情绪。斯特拉文斯基曾说:“对原始部落的人们和儿童来说,离开人体动作的音乐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音乐与人的存在状态不可分离,因此用身体动作来解释所聆听的音乐是体验音乐的第一步。例如欢快热烈的歌曲可以蹦跳、平稳抒情的歌曲可以摇摆等,这些都有利于兴趣的激发和演唱情绪的表现。一些特色歌曲也可以通过律动体会其特点,比如,各个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动作特点明显,蒙古的《我是草原小牧民》,傣族《金孔雀轻轻跳》等都可以在律动中感受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态律动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音乐过程中,要注意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准、音调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在体态律动教学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和对音乐的情感认知,从而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不断成长[2]。
参考文献
[1] 贺庆璐. 巧妙运用"体态律动",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有效[J]. 北方音乐, 2018,45(3):216-216.
[2]黄佳慧. 运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的策略探究[J]. 北方音乐, 2017, 37(14):213-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