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改变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改变

作 者:闫 敏 (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安徽 濉溪 235100)

 摘   要:在我国新课标的改革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先后经历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的转变,而阅读教学的转变则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四个改变。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四个转变
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话理论”以及“后现代课程理论”这三大理论作为基础,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方法、途径、目的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新一轮的描述和界定。新课标的启用不仅仅要改变传统学生的语文阅读方式,还要改变语文教师指导阅读教学的专业追求方式。那么该怎样领悟新课标的精髓,进而全面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呢?我们接下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阅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课堂的性质进行详细的探索和讨论。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影响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知识讲解转向为学生在实践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过程,这种方法十分符合建构主义学说,也就是知识只能够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自我建构,而并非由教师讲解获得。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结论,而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过程中有一个创新体验。这样一来,就可以顾及不同水平学生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水平,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注重培养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以及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篇内容时,不用依照传统的教学理念直接向学生讲解知识,而是可以组织学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还原文章当中出现的各个人物角色,学生在人物角色扮演的过程当中,能够仔细的揣摩和体会每个人物的思想和心态,进而能够更加准确、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情感。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保守和单一是阅读教学形式的根本特征,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被动的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课,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解决疑惑,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但是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高中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适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或者小组合作来探究知识内容,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感。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创设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也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组织建立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当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安排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课文内容,然后大家通过交流与讨论分享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这样不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如果学生们遇到此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或者通假字等内容时,一定要避免进行盲目的讨论和争议,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查阅资料来发表言论,此时组与组之间再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必定是以出类拔萃的人格魅力为前提和动力的,而人格魅力的内涵主要包括探究人格、美学人格以及爱心人格,人格魅力是高中语文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成熟的重要标志。爱心人格是保障新课标理念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而探究人格则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保障,美学人格则是教师实施新课标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样板力量,这三种人格的三位一体,一定能够使得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表层走向肌理,由死板变得更加鲜活。
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将自己从大包大揽的传输者转变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方法以及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的参与者;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文本解读过程当中处于居高临下的裁判者合理的转变为学生进行鉴赏活动、民主平等的参与者和对话者以及组织者,除此之外,教师以教学主导者转为以学生为学习中心、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开发者、示范者以及指导者。高中语文教师只要做好以上三方面的角色转变,一定能成功的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特性的转变
谈及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新定性,应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课堂要素的“二元性”转变为“多元性”。传统的师生是“二元”,而当代众多要素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则是“多元”,也就是多元互动和多元对话的过程。其二,课堂的管理模式应将“他律性”转为“自律性”,不难理解,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课堂应鼓励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通过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学生在感悟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和创作,才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体验探索的艰辛,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最后,课堂内容要变“封闭性”为“开放性”,开放有多层含义,比如书本媒介的开放、教学手段的开放或者教师的开放等等,但是其中教师的民主和开明才是最大的开放,教师的开放姿态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创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回归。因此,教师要加大开放的力度,同时还要在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全方位的开放。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转变大致分为上述四种,语文教师要遵守新课改的发展理念和教学要求,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地位和态度,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国芳.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12-13.
[2] 韩雯.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5):43-44.
[3] 董莹莹. 新课标理念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转变[J].阅读与写作,2016,(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