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作 者:牟海丽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八小学,浙江 乐清 325600)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究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生活化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数学知识,能够促进数学课堂的活力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途径;情境;应用
前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数学知识来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理解数学原理,应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全面化。开发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当代一线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积极创设属于小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利用生活资源,方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情境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去观察、去猜测、去推理和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像在讲解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各为这些图形的实物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看一看长方形的闹钟、圆形的钟表、正方形的盒子和三角形的支架等。让学生观看这些实际存在在生活中的物品,分析这些物品的形状特征,从而由具体的事物过渡到抽象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图形特点,想象出更多生活中的实物。用这样的方式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再将生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利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发现一种全新的审视生活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组织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化教学
实践活动,在最大限度上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生乐于动手,且善于动手。在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下,教师要关注操作活动在课堂中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以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方式,认知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的推导过程。组织实践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完成数学演示,获得数学学习经验,有助于其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操作,去练习。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转变成为自己的数学行为。将这些行为落实到生活中,便给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实践有密切关系。学生求知欲望的上升,也与实践不可分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有实践教学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同样在讲解一年级“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正方形、长方形、圆和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的方式,展示出自己对这些图形的理解。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长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有几个边,三角形三个边是如何拼凑在一起的。用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个人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不仅方便学生应用,也方便老师考察。又如在讲解“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测量计算实践活动。给学生丰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借助之前所学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到教室的任何角落或学校的任何地方寻找一个可以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测量的方式,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样的实践活动突破了传统课堂限制,让学生能够动用工具去获得数据。并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这些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自主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测量,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去解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自主化,开放化和快乐化。
三、设计生活作业,开展生活化教学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关注作业的优化。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所学知识与其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积极设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不仅可以做必要的书面作业。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自己和家人解决生活问题。生活化的作业有不同的类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需求,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生活化作业。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关于课堂基础知识的生活化作业。帮助小学生夯实数学学科基础知识,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稳固上升的重要渠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去设置生活化作业,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常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借助生活化作业,发现生活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像在讲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部分书面作业并设置从长方形和正方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实用的生活物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也能为生活增加色彩。
其次,针对学生的生活技能设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升华成为个人能力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综合性较强、自由性较强的内容,设置这样的生活化作业。
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眼于猪肉的价格。通过做市场调研获取猪肉价格在最近一年、每一月份或每一星期的变动。设计猪肉价格变动统计表,促进学生结合数学作业了解生活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生活化的方式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与其课堂所学内容的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课堂中收获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杨振.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155.
[2]朱燕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J].读与写,2019,16(27):154.
[3]阳华敏.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数码设计(下),2019,(9):68.
[4]王宇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24):5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