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 者:梁群庆 (广东省江门市江华小学 529020)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文本对话,教师必须与学生对话,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构成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高超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那么,教师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语言呢?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富有节奏,语调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如果教师只用一种速度,一种节奏,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课堂气氛就会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国大典》一课时,当讲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句子时,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的诞生,使全国人民自豪激动,欢欣鼓舞。
教师在讲课时还需要注意适当的停顿,适当的停顿不但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更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使用激励、赞扬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赞扬性的教学语言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动力,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环境下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并且也是对学生的信任、表扬和鞭策的表现。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认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
新课程开放性的课堂,老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鼓舞和肯定,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对学生的观点或者回答进行概括以及归纳,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从而适时地激起学生的智慧的火花,达到课堂氛围得到升华。例如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评价。如:“你的这句话读得真好,再读一遍。” “相信大家都能像他读得一样好,试一试,好吗?”、“这两句读得更有味道了,我们一起读读。”……教师语言不断“升温”,课堂教学也进入了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还可以尝试着对学生说:“谁能来试一试?”、“你们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比一比,看谁的脑袋转得最快!”、“还有谁可以超过他的吗?”、“谁敢向他挑战一下,超越他”。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说:“勇敢一点,你可以回答上来的”、“做错了没有关系,大胆去做是好样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尝试激励法,实质上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激发思考的勇气,从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积极思考,这种喜悦所引起的激励效果将促使学生更大的学习动机、朝教师期待的教学目标不断前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不要简单地“一笔带过”,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与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如:“回答得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的回答很精彩”,“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向想到,是个小思想家!”,“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你说得比我好,咱们握握手吧。这样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为学生创造充满激情和激励气氛的教学情境,还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好的习惯和好的思考方式,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心,领悟老师的魅力。
三、抓住文章的要点,语言精炼,表述简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当配合肢体语言及加入幽默方式,使学生爱学、乐学
肢体语言对信息的传递具有直观、有效、准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如一个真诚和蔼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简单恰当的手势,一个随意的步态,就可以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深化教育主题、培养学生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当学生答题精彩时,教师竖起大拇指赞赏他;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拍拍肩膀提醒他…久而久之,师生间便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从而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师课堂重要教学工具,并已经成为了一门教学艺术呈现在教学课堂中。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已经不再是“我教你听”、“填鸭式”的传统课堂,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幽默诙谐能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气氛,它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实践证明老师在上课时几处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可以使课堂充满欢笑,可以使学生智慧的花朵绽放。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有广阔的胸襟、广博的见闻和机敏的智慧外,还要有豁达乐观开朗精神的语言表达力和体态表演力。语文教师要多熟知一些修辞手法和其它幽默技巧,才能在课堂上创造出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地运用幽默的艺术技巧去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是准确生动的,只有循循善诱之言、情趣横生之言、启迪智慧之言,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课堂教学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周旭东,黄欣萍.浅析激励性语言的作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杨享英.浅议教学语言的激励性,现代语文(语言研究)期刊.
[4]《教学艺术论》,李如密.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