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办学的目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能完成企业工作的技能人才。在这当中实训教学是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了对分课堂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此方法的使用,技工院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技能人才;实训教学;对分课堂
一、对分课堂的优点
对分课堂简明易用、可操作性强,全面、系统地贯彻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理念之间取得了平衡,在具有威权特点的东方教育和强调自主学习的西方教育之间取得了平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走极端的中庸思想,适合中国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我们目前后工业时代的教学目标由知识型教育转向能力型教育,而在能力教育中,其主要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判断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主要为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对分课堂的操作流程
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每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一周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本堂课讨论上堂课的内容,这是对分教学最核心的特点,称为“隔堂讨论”。
对每一个章节,在讲授还节,教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通过单向讲授,介绍教学内容的框架、重点和难点,不覆盖细节。
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学生有一周的时间阅读材料、完成作业,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内化吸收要求独立完成,不能与同学和教师讨论交流。
在讨论环节,教师上课不做讲授,立刻让学生分组,通常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针对教师上课的教授内容和学生在内化阶段的学习结果。自己的体会、收获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启发,把普遍性问题记录下来。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对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做章节总结。
三、对分课堂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操作要点
实训教学是教师教授和训练学生掌握各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每一个课题授课周期长,操作难度大。如何用对分课堂来进行实训教学?笔者通过实施运用对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总结经验和方法,对分课堂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操作如下:
第一部分:教师的亲身示范讲授阶段
在该阶段中,教师将本次课题所要讲授的各个项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用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并且操作的步骤要有板书或PPT,学生在观看演示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好操作的步骤或要点,为学生下一步操作练习打下前提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学生讲授和布置任务工单。
第二部分:学生自主练习阶段
在该阶段里,按实习任务工单和要求进行自主练习。在自主练习中,若练习的设备足够多,全部人员同时展开实训练习。若实训练习的设备数量有限,在该阶段的练习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训练习,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轮流进行,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并记录好实训练习的同学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每个学生完成实训练习后,应立即进行总结提升,写出自己的“亮考帮”作业。对于实训教学的“亮考帮”作业得有专门的要求,即:“亮一亮”——自己在实训练习中按要求做的最规范最标准的环节或步骤有哪些;“考一考”——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环节或步骤,自己能够做到位,而别人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帮帮我”——就是在自己练习过程中不熟练的,或完全没能掌握的环节,需要提出来让别人帮助。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讨论阶段
在这阶段中,安排学生四人一组,轮流发言交流每一个人各自的“亮考帮”作业和学习成果。在一人发言交流时,其他人员注意聆听和记录。在出现“帮帮我”疑难问题时,各小组共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进行特别记录,于下一阶段由老师进行答疑解决。
第四部分:师生对话阶段
在这阶段中,教师对每个小组随机点一名同学起来进行发言交流。交流内容分别是小组交流的学习成果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进行答疑。老师在进行答疑时,全班同学注意听讲和记录。
总之,通过示范讲解、自主练习、分组讨论、师生对话四个阶段,学生则经过集中学习、内化吸收、互动交流及反馈提升等学习过程,全面掌握所开展项目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