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在校医学生属于医疗机构等卫生组织的主要储备人才,其综合能力、价值观念以及职业素质均同其未来工作之间关系密切,也是卫生医疗行业的导向,特别是现阶段在医患纠纷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关于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更为重要。为此,本文讨论了强化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的,同时从入学教育环节、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环节以及专业课程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强化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期提高在校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教学管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卫生行业是保障人类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崇高事业,而医学生则是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以及后备人才。高等医学教育的初衷不止是培养大量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同时也需要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人才,从而提升我国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水平,加快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故而,作为医学人才的培训机构,需要担负教育的责任,明确针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培养程度,以提高其道德品质。
一、教学管理工作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也是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同时也属于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如何强化当代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将其培养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要的合格人才,也是目前高校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提出的重要课题。且医学生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事关国民身体健康,其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便需要其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即不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操技能,还需要具有优秀的人文科学素养,的同时需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故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满足上述要求。
二、教学管理中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体方法
(一)入学教学环节
入学是学生初次进入大学生活并首次接触学校以及所学专业,也是构建学生针对所学专业认同感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入学之后进行宣誓大会,然后要求所有新生宣读医学生宣言,明确所学专业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使得学生需要明确医生的职责是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爱惜患者的生命,并尊重以及维护患者所享有的权利。且医生需要做到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不应受到患者身份的影响,甚至尤其需要照顾贫困患者。同时,教师应在开始的教学阶段重点介绍医学之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使得学生明确医学同人文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也令学生意识到医学道德之中展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的“敬业”以及“友善”。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向学生灌输“大医精诚”的理念,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身职业的定位,以养成基本且正确的医学价值取向。
(二)思政课程教学环节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水平,能够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及特征,整合教材,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案,通过案例探讨、专题演讲、情景表演以及小品设计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方法,借此强化政治理论课程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激发学生了解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与热情,使得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学习与了解。如教师教授学生敬业重要性,教师便可为学生创设一个现实生活的情景,如路遇老人摔倒或是出现紧急病症,应该如何处理。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案例,如新闻报道乘坐火车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众人协力救助昏迷旅客。教师便可引导学生针对此事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如部分学生表示应该出手相助,但也有学生表示在没有设备与药物且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贸然救助对患者不负责,也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激烈的辩论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课程教育
专业课程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其未来入职的关键课程,任课教师一般具备优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利用临床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与重视,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也十分关键。专业课程教师也属于医学生学习的关键,其语言与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政治素养,并端正学术以及政治态度,以便在教学期间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榜样。
在开展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将一些医患纠纷、伤医事故等列入课程教学工作之中以引发学生的重视,使得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安全,并教导学生以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如何通过付出爱心以开展医疗服务,如何尊重患者的选择权、隐私权以及知情权,通过“友善”以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将患者作为中心,不仅体现在为患者治疗病症,还需要为患者普及病症有关知识,使得患者能够掌握病症的预防措施。此外,教师还需向学生普及如汶川地震、“非典”爆发等状况下,医护人员不畏惧危险与困难,竭尽全力救治伤员的伟大行为,对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导向。
结束语
医学生是义务工作人员的后备人才,强化关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心教育,针对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发展以及保护国民身体健康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及保证医患关系之间的协调。所以,高校应在入学、思政教育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育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万文松, 王建锋. 多元文化形式下培养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4):54-57.
[2] 周宁宁. 高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 职大学报, 2018, No.125(04):93-94,103.
[3]周鸿艳. 基于中国本土传统医德思想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1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