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

作 者:白建文 (漳浦大南坂学校 363200)

摘   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地理现象和事件,地理离不开生活,生活亦离不开地理如何透过这些现象,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内涵及实施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更新教师观念、创设生活化课堂以及采取生活化评价的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源于人类不断的社会实践,地理离不开生活。当前的初中学习直接面对着中考这一大目标,学生压力可想而知。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地理教学仍然有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导致学校地理教学仅仅处于简单的认知状态,没有为更好地生活做准备。因此教师们要学会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接受和应用地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学以致用。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一、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强烈参与愿望,从而获得动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认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指地理教师依据“地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了生活”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从地理中感受生活、创造生活,这也是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核心。
二、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意义
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引入地理课堂,将地理融入生活,弥补了传统教学脱离生活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对生活以及世界的感受,是有效的开放性、可持续教学。此外,它还帮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理解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达到学习有利于生活的地理的目的。因此,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中学地理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教师应结合地理学性质,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学生。需认真研读地理课标,积极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依托地理教材又超越教材,开阔自己和学生的视野,活跃地理知识,不断为中学地理教学注入生命活力,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素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中学地理教师应力求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1)使用生活化的导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使用生活化的导入,设计恰当的导入环节,做到先声夺人,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中学地理教师在教授“太阳高度”这一知识点时,基于学生初次接触“太阳高度”概念,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物体影子在一天中以及四季中的长度变化等常见生活事实,引导其探求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还原到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原本难解的问题就变得具体、鲜明且易于理解,师生共同学习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之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学习太阳高度后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是正午12点,这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是最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感受到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大约在14点。最后提出疑问,导入新课教学,并通过新课教学解决问题。
(3)使用生活化教学案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使用生活化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思考、探讨和解决问题,理性认识案例的本质,达到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目的。如在学习“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时,以漳州学生熟悉的九龙江为案例,通过介绍九龙江与两岸聚落的兴衰历史演绎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的知识,理解河流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看待河流与人类的发展。
(4)引导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成立小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例如在地表植被不同,那么土地流失又会发生哪些变化的,一个土地表面裸漏,一个土地表面覆盖植被,那么土地流失又会怎样的呢!一组可根据土地表面的倾斜度不同,进行探讨和观察,土地平缓的地面、与土地坡度较大的地面。另外一组,可通过不同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密度进行分析与探讨。
(5)始于生活,归于生活。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例如一座城市的道路规划和绿化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现在城市的道路规划和绿化是否合理,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再讲解城市环流知识,让学生们对于城市的绿化和功能区的规划布局,进而避免城市中的居民受到城郊工业企业的污染毒害,这就是归于生活。
四、教学评价要生活化
中学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通过观察学生在问题调研、辩论竞赛、野外观测活动等生活化的合作性及研究性学习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活动表现来评价学生。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不只是地理教师的事情,学生也应该改变观念,积极参与。此外,学校还应积极研发生活化的校本教材,运用多种成绩评价机制,为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提供教学条件,充分展现学生个性。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地理生活化教学符合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郑昭佩.地理学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2]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李金动.浅谈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J].中华少年,2012,(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