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突破常规,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突破常规,成就高效数学课堂

作 者:赵春玉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 265503)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形成思想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追求,也是我们开展对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根据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和发现,我认为高效数学课堂必须做到以下四点突破:
  一、淡化形式——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是否有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在新授“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小王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人民币45元,交给了班主任赵老师,赵老师叫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启事”,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请你帮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启事”,你准备怎么写呢?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这好办,可以这样写: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45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说:“不行,有人冒领怎么办?”有的说:“我有办法,写成:今拾到一只钱包,内有人民币a元,请失主速来认领。”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不再感到枯燥无味,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平等对话——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课堂情景,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绝不会轻易棒杀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异想天开”。
  例如,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然而却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各三角形,教师与他热情对话,鼓励学生说理,找出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去除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使这位学生受到了鼓舞,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热情。
  三、积极参与——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适度评价——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也要防止评价的极端倾向。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不管是对的或错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师都发出表扬命令:掌声鼓励。一节课上,表扬的掌声不断,反思一下:无度的表扬激励有价值和意义吗?评价应该是在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以鼓励为主。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滥用表扬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数学课堂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