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作 者:陈 旭 (贵州省六枝特区折溪彝族乡隆茂民族希望小学 553007)

  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整体教学效率,须抓好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兴趣,课堂气氛活泼轻快
  一直以来,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成效。当前我们有大量的学生都有着缺乏积极性这样一个问题,学习积极性的匮乏正是当前学生成绩不能提高的直接原因。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没有树立好好学习的心态,在思想上有所懈怠,另外一方面是教师授课没有讲究方法,只是单纯的讲课,而不注重学生的感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首先,备课的时候,不能只是停留在教材知识点表层,要不断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也只有自己对教材熟练掌握,作为教师才有可能传授完整的只是给学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变换,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得多想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授课,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因此老师要学会运用语言的魅力,并且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给学生鼓励。
        二、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
  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运用各种手法来突出主题。如讲《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我主要围绕“痴”字来突出并展开主题。1,初读课文识痴人。2,咬文嚼字赏痴景。3,知人论事悟痴心。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情感,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性格特点即“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分析此篇小品文的写景特点,体会作者眼中与众不同的“痴景”,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选深冬之夜西湖赏雪的原因。1,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2,跟时代环境有关,故国灭亡导致作家思想苦闷。3,跟中国文人普遍的情怀有关,痴念故国家园寄情山水。这样通过分析学生对张岱写景之奇,对故国之痴就能有深刻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人文感受能力等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这样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教学,减少了无用功课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我们应从每一节课入手,从每一个孩子抓起,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从汉字的音、形、义整合认知,到词语的理解运用,到完整的句子结构认知,再到段落的解析,篇章的领悟。大到理解与表达,小到标点运用,都要一丝不苟地去指导,去引领,为学生构建“语文大厦”打好基础。另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检查习惯。在平时作业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认真。有一句古话“字如人面”,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另外,目前,学生听的能力低,说的能力差,朗读能力不高。因为很少考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和朗读能力,所以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就少得多。即使现在考试涉及学生的听力测试,但平时的听力训练还是很少,甚至没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大学生听力、说话和朗读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其次,要抓好精读课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再次,老师们要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拓展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3、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引导、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和优秀的课外书籍。“有纳能吐”。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四、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学生的评价策略
        学习是学生内心的一种感受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思考的机会——时间和材料,更需要思考的权利,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他们充裕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想得"焦头烂额",从而领悟其中的奥妙。
        还言语权。人长着嘴是用来说话和交流的,思想只有通过言语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才能迸出火花。教师强压着不让学生说,就等于堵了他们学习的一条渠道。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变成了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容器”;给读书权。现在许多教师讲课是将教材当作习题集、作业本,其余的是学生听老师讲,看黑板上的演示。我们能否假设这样做:学生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允许他们自由去查资料;学生记不清公式,允许他们去翻书;老师在讲课,允许学生不听而自主地读教材……总之,放开手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读书,让他们驰骋在自主学习的乐园中;给想象权。学生贵在创新,创新就需要大胆的想象,我们不仅要把已有的科学结论交给学生去重新发现,而且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探索更为广阔的领域。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所以分析判断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就给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往往会出现“跟风”的现象,从而影响评价的质量。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分内的事。但是,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共同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