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本文围绕发展个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核心观点,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分析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对六大素养的培养来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后讨论核心素养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最后论述核心素养的目标是立德树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六大素养;班级管理
随着“全面发展的人”概念的提出,学生的发展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学”,而开始注重“德”的培养,所以“全面发展的人”是“学”和“德”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其内涵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足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教育部已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制的建设。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
一、运用核心素养中的“六大素养”培养学生
(一)人文底蕴的培养
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丰富其精神世界。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诞生出灿烂的文化,对学生“德”的培养需要进行人文历史知识的传授、优良传统的发扬、伦理道德的教育、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在此过程中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会利用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利用班会、故事分享会、读书会等,来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养成自强不息、勇于担当、明辨是非、乐于奉献、友爱互助、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并具备协调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的培养
所谓“科技强国,科技改变生活”。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国家也一直强调科技所承载的重大使命。但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相对较弱的部分,这是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是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要积极挖掘素材,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管理方法,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目的。平时在管理中要多为学生创造可以实验探究的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习惯。其次注重实践,班主任要创设能让学生结合课本去实践的课题,培养践行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是学习能力而并非简单停留在学会知识点上。我在教育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自己只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作用。这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体会在学习中成为主体的快乐。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探究的能力,科学、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并每个月开展一次学习方法总结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主学习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大家集体讨论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作为教育者,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学生所承担的压力亦是与日俱增。学生的心理还在逐渐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教师的关注,所以教师无论任何情况(如工作压力、生活不顺、心情不好等),都要始终如一地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妥善处理。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爱护、信任学生,遇到问题多角度思考、多换位思考,用仁爱之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建设。
(五)学生责任担当的培养
责任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品质,也是德育中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树立责任意识,比如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好好学习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并且勇于承担每一次考试的失利、每一次所犯的错误,以及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为班级分担事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言传身教的良好带头作用,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内在品质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以至让学生成为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人。
(六)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
实践创新要回归学习生活,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此素养。教师要促进学生在学校、在社会的实践体验,比如可以开展“我是学校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介绍学校,起到在实践创新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学校的了解和对校园的热爱作用。或开展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准备节目和思考能帮老人做的事等。充分运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自主创新,走出教室,践行真知。
二、核心素养与班级管理
(一)注重德育感化
班级管理中除了需要班规制度的管理,还需要运用情感方面的感化来进行管理,也就是要注重运用德育来构建班级氛围和管理体系。如果说班规制度是坚硬的骨架,那么德育管理就是柔软的皮肉。通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中华优秀品德、良好三观等的教育,使核心素养融入进班级自主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让学生在班级的构建和管理过程中收获喜悦、得到感动、品味自豪。这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提高学生参与到班集体中的积极性。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核心素养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从管理方法、思想态度、学习观念等方面进行引导,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制订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发挥学生个性中的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学生的特长,形成合作探讨的学习环境,这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互动、积极思考问题、团结一致、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发展的趋势是“全面发展”、“以人文本”,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需要教师去思考探究、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提问,在提问中收获。面对“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时代”,每位教师都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国家教育方针,不断用新认识去创造新作为。
参考文献
[1]贺华.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7(18).
[2]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