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史娴书 (诸暨市浣江初中,浙江 绍兴 311800)

摘   要:朗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利用有效的策略优化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时间;方法;课堂

前言
作为母语学科,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文字学习,还要重视朗读学习。利用有效的朗读教学,促进学生感受到语文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为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找到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法,促进朗读学习与语文学和其他部分学习有机融合。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不重视朗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学科成绩如何,并不关注个人学习所得。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重视朗读学习,教师不关注朗读教学。特别是在中考中,朗读并不是考试内容之一。教师和学生为了取得高成绩,没有给予朗读学习过多的关注。例如,在早读当中,学生更多的朗读那些需要背诵的文章,而对于不需要背诵的文章则很少朗读。语文课堂是教师讲知识点,学生记笔记的地方。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的记,而朗读学习内容并不在其中,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二)不给朗读教学时间
朗读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极大地影响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安排,还是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没有给予朗读学习足够的时间。教师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朗读文章。在短暂的朗读之后,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例如,教师会在课下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预习,那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朗读一遍新课内容。再或者,在课前会给学生五分钟时间,来朗读一遍课文。这种朗读只是能够了解文章内容,并不能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识记新知识,了解答题结构。所以说,用在朗读教学上的时间太少,直接影响了当代初中学生朗读意识的形成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不钻研朗读教学方法
钻研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去钻研朗读教学方法。即便在课堂中给学生安排了朗读环节,也只是以给学生时间的方式,让他们自主朗读文章。没有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课文的特点,讲解具体的朗读方法。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就变成了平淡无奇的读课文。没有读出感情,也没有读出感悟,使得课堂的朗读氛围不佳,直接影响了朗读效果。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一)给予重视,保证时间
保证朗读学习的时间,是做好朗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关注语文学科的本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与文本进行有效互动。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讲解内容加以删除,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步骤,预留出朗读学习的时间。缺少朗读的语文学习,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节奏美和音乐美。缺少朗读的语文学习,难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蕴含在文字之中的起承转合,难以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每一节课都应当有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在朗读中去品味。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初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优化。
像在讲解《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拿出五六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朗读。站在海伦凯勒的角度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朗读,关注作者所描述的细节。领会沙利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让学生通过朗读能够发自内心的体会和学习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甄选内容,高效朗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朗读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每一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都以朗读教学为主。选择具有朗读学习价值的文章,引导学生去朗读,去体会。借助朗读去精读,去训练体会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让朗读教学服务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像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等,其中诗歌最适宜朗读,散文小说也具有朗读学习的价值。在组织朗读学习活动前,教师要充分理解,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将具有较高朗读学习的内容梳理出来,结合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要求,做好朗读学习内容的选择工作。
像《纪念白求恩》这样的文章,需要通过朗读的方式去理解文章的情感。正确、清楚、连惯地朗读课文,读出个人理解,读出感情,能够让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更加容易。像《诫子书》这样的文章,需要通过朗读去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让文言文的节奏美得以展现,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课文,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选择具有朗读学习价值的内容,能够让朗读教学有依有据,更有实际教学价值。
(三)丰富方法,趣味朗读
丰富朗读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让朗读过程更有意思,有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朗读,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体验,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朗读中,多朗读,加大朗读音量。让每一篇文章通过自己的朗读变得朗朗上口,让具有美感的文章,能够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除了传统课堂中基本的齐读、自读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朗读小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男生和女生对读。男生读一段,女生读一段。或男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女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用群体对读的方式,加大课堂朗读的气势,给朗读困难的学生更多参与的勇气。老师也可以设计朗读比赛活动,让学生抽签成组,在小组内共同训练,探讨朗读的技巧,参与到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朗读比赛中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学习向白热化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在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中占着重要地位。增加朗读教学的时间,并合理设计朗读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借助朗读学习走进文章之中,融入到语文文学世界里,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雪飞.小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魅力中国,2019,(10):60.
[2]李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情,2018,(50):253.
[3]李怀伟.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8,(26):256.
[4]顾淼.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