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持续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进行多元化的教学,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对核心素养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策略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最优先接触的科目,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工具,设若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达标,就无疑会增加学习其他科目的困难,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倡导和不断深化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与学生的思维品格、实践能力、学习习惯等密切结合帮助学生科学健康的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现代化科学教学思想的指引下循循善诱,积极创新教学思维,进行大胆尝试,以找到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二、核心素养概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具备基础必要的语文知识,掌握对文章进行基础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具备较为丰富的文言素材积累,能够掌握最常用的汉字和书面用语。能将从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实践当中去,具备较强的思维想象力和语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形成科学优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审美品位、对文学有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语文的学习进一步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彻底转变成为积极主动寻求学习和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把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核心素养可以让人的情感更加真实和细腻,无论是在审美还是在做人方面都能站在更高的位置,追求知行合一,让生活更加阳光,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能为学生的健康科学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征进行教学的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以自身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主探究,而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二)教学方法缺乏合理性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对新知识的接受与掌握并不够深入。而小学语文教学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而又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仍然采用生字教学、课文段落解读、归纳结论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
小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发育上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够强,因此,很难长时间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知识以外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而若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有效的激发与调动,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不利的。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开展教学,没有建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课堂教学逐渐变得枯燥,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小学生有着活泼的天性,对一件事物可能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对其思维进行有效的开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契合的,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然后进行独立思考:为什么这个人的马跑得快却到不了楚国?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发,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语文教师还需要以课文思想为中心,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进而让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强化学生的语言构建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其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掌握沟通和交流方法。例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的主旨是讲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故事中,宋庆龄与小珍约好叠花篮,尽管父亲要带她去伯伯家,但是她依旧要守好与小珍的约定。教师可以从宋庆龄坚定的语言“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出发,创设适当的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构建,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素养
语文本身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找春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课文的讲解,春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春天的景物去发现春天,找春天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自然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来开展新课导入,让学生讨论自己在春天看到的美好景物,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就可以通过教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五、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既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启发、语言构建、联系生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周刊,2019(18).
[2]杨迎霞: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学周刊,2019(15).
[3]钱得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西部素质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