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追随兴趣,发展个性

追随兴趣,发展个性

作 者:刘 辉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济南 2514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不止限于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更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追随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能力,是促进美术学科教育创新化发展的重要实践。积极开发有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完成美术教育使命。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创造;尊重;兴趣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开花结果。美术学科在学生审美能力形成和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兴趣的培养,利用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美术学习观念,有助于当代小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好,形成艺术观念。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提升的重要前提。在追随兴趣发展个性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个人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讲,兴趣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动力。当他们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感兴趣时,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测他们的好奇心和行动力。当代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解放个人教学思想,带领学生探究美术世界的美好,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状态。让学生心甘情愿去学习,才能让课堂活力越来越大。
像在讲解“流动的颜色”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结合红、黄、蓝三原色,引导学生做颜色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结合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颜色流动、混色的游戏过程中,体会到色彩搭配的奇妙以及调配的奥妙。引导学生用搅拌、流淌、吹等不同的方式,去发现色彩的规律,促进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成为色彩的调配师。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获得个性化的调色效果,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术学习内容的美。也能通过游戏式的学习活动,发现学习过程的美好,从而建立起美术学习兴趣。当学生具有美术学习兴趣时,一切美术学习活动都成了追随其个人兴趣的行为。
二、加大创造力度,尊重学生创造个性
小学生的创造力极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状况。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美术学习更是没有任何负担。关于美术创作和欣赏,每一位小学生都像一张白纸一样。他们会从与成人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观察事物、想象事物、创造事物。利用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的特点,教师要积极组织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创造,去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造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尊重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要让孩子的美术创造天分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像在讲解“画嗅觉”这一课时,考虑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极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不同的环节,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将食物的味道与美术中的色彩、色块有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有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去表达生活中的不同味道。这样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一位小学生都十分了解不同的味道。但用美术方式去表达味道,却是新的体验。教师让小学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味道,并用美术的方式将其描绘在纸上。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让他人猜一猜、评一评。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极大的自由,也让小学生有自主选择绘画对象的机会。在相对开放的创造环境中,小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方法能够得以应用,获得完全不同的美术作品,发扬自己的个性。
三、创设个性氛围,发展学生现有个性
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张扬个性的机会。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个人阅历尚浅、知识水平有限、智力水平也正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小学生可能在理解美术课堂中传递的知识时具有困难,一些小学生怎么听也听不懂,一些小学生多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上来。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方面兴趣爱好的培养。让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美术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结合在一起,用独特的方式发扬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技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机会。利用多样化的美术学习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是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像在讲解“愉快的春游”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以记忆化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这不仅要调动学生的记忆力,还要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创造记忆化的过程中,产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个人情感。考虑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差异,教师给每一位同学不同的指导。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素材,做剪贴画。创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去创作。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教师要举行“我的春游,我来说”演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作,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愉快的春游经历。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不止动手去贴,动手去画,还要动脑去思考,动嘴去表达,培养学生全方位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看问题的切入点不同。他们所传递出来的观念都基于诸多差异化元素,这些元素正是他们个性的构成因素。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找到表现自我的舞台,将美术学习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甚至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在一起,能够推进美术教学的兴趣化和个性化。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形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尊重学生的创造意愿,才能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味。
参考文献
[1]杨桃.小学美术课堂上个性化培养的探究[J].数码设计(上),2019,(8):268.
[2]谢焕军.追随兴趣,发展个性——小学美术课堂模式的探索[J].读写算,2018,(11):76.
[3]左萌.培养学生个性展现美术魅力——小学美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12):254.
[4]管仁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新课程·中旬,20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