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利用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到解决。音乐教师要重视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思想,在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进一步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直以来,音乐欣赏都是一种富含创造性质的审美活动,并且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能够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中学音乐教学范畴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音乐欣赏,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全面的了解到音乐的音响、节奏、节拍、速度、音色、力度、和声以及旋律等之间不断进行的变换、组合和对比,能够使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作者通过音乐向人们抒发和揭示的内心感受,同时通过描写客观事物促进学生对生活进行想象和联想,从而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在感染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正因如此,人们经常将音乐欣赏视为“三度创造”,同时这也无疑是对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这两者之间密切关系的有力肯定。由此可见,如何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探寻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还需要广大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调查可知,当前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了解五线谱,大部分同学仅仅认识简谱,更不懂节奏节拍的定义。另一方面,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热忱于流行音乐,相对排斥课本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哼唱一些流行歌曲,同时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太过简单和单一,这也是阻碍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音乐教师教学观念
众所周知,只有具备创造意识的音乐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避免陈旧的教学观念阻碍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将讲解音乐基础知识转变为讲解与发展相结合的形式,将严格、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生机、活力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侧重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并且认同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性而存在的不同音乐体验方式。教师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以尊重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为重要前提,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的同时也包容学生的错误。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在创造、实践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
当教师在确定完每节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标后,要为学生精选一些音乐欣赏课程内容,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丰富欣赏教学的技巧和方式,尽可能的突出社会实践以及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全方位加强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是三度创作活动,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听”,还需要“作”,这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活动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十分丰富、自由想象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理解音乐要素的情况下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于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发展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新创造思维培养方法
俗话说,以教人者教己。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只有自身敢于创造,同时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加有利的、适合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学习氛围。因此,音乐教师要善于寻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话题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在抒发个人敢想的同时形成创造能力。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通常一个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多样的,同时一种解决方法还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当一个学生不能够准确掌握音乐中出现的节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行走的实例来感知音乐节奏,使学生在行走时感受音乐节奏。或者教师还可以利用某种乐器给学生在行走时进行伴奏,当学生适应音乐的伴随之后就会逐渐养成节奏感。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克服问题的斗志,还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是学生在遇到其他问题时,也会创造性的采用此类方法解决,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常来讲,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在于高中生想象力的培养,而音乐欣赏教学就是一个充分发挥个体想象的过程,其中包含音乐作品的标题、联系生活实际、移情想象法以及时间、空间创造想象。现在以时间、空间创造想象为例,说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以及速度、力度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旋律,然后再由音乐特征转向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中,从而创设出音乐想象空间。如果利用不同的速度去表现同一首音乐作品,就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不同的想象空间。比如,因为俄罗斯的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悲怆交响曲》,就是用一首音乐作品描写了整个人生。作品当中蕴含了人生奋斗以及关于爱情的故事,情绪从兴奋到绝望,其间充斥着挣扎与恐慌。在第一乐章中,作品用一个相对舒缓、暗淡的乐段作为了引子,大管是主要的演奏乐器,声音低沉,从而演奏出一种呻吟般的旋律。这段曲子体现了作者忧伤的心境,同时以悲剧做结尾。如果这首曲子用小提琴演奏,加快演奏速度,一定会带给人们紧张、兴奋的感受。由此可见,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的速度去体现,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总而言之,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重视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科学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蕾.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67):21-22.
[2] 赵亚娟.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 艺术与体质训练,2017,(05):12-13.
[3] 李蕾.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 艺术园地,2015,(0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