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儿园主题教学背景下“开心农场”的那些事儿

幼儿园主题教学背景下“开心农场”的那些事儿

作 者:沈永娟 (绍兴市越城区快乐城堡艺术幼儿园 312000 )

摘   要:春天万物复苏,处处朝气蓬勃,大自然点滴的变化都成了幼儿园关注的焦点,而种植是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一种教育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离“田园”教育渐行渐远。因此,为了在丰富农作物种植资源中挖掘和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我尝试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开发“种植农作物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开发和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与游戏之中,为孩子们日常活动提供有意义的材料,对于身体锻炼、动手操作、开发智力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春天;种植;播种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教材需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我要做的是给他们机会去亲近自然,我想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只有源自于幼儿最有兴趣的,出于本能的对大自然的探索天性,才容易让幼儿领会,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农作种植活动,以此来培养、提高幼儿观察、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
一、种植的背景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美术活动引发了孩子们对报纸的兴趣,他们的行为触动了我;区角游戏则引发了孩子对报纸的探究欲望,他们的表现点醒了我。我想,孩子们这些“自发性”行为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或许小小的农作种植可以在我的引导下发挥“无与伦比”的力量。儿童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现在,幼儿渐渐远离了自然,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被电视、动画片、电子产品所包围,现代科技限制了幼儿对于事物的了解,使他们对动农作物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网络、电视等媒体传递的二手资料。他们不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逐渐失去了大自然赋予的灵性。
结合本土实际,为小班段开辟了种植地,提供了绿色农作物展示柜,让孩子们随时观察记录春播夏种秋收,和农作物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体会到播种的辛苦,懂得谷物蔬菜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弊除传统教学中的片面认识和拿来主义,让幼儿潜移默化的认识自然,探索自然。
二、种植活动的实施
种植与孩子们密切联系着,随处可见,是一个极好的教材。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探索和体验获得认知经验,获得能力发展。种植课程能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强调让幼儿“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这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种植课程里的探索对象不但是活的,有生命的,而且是变化的,有差异的,这对于幼儿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通过对幼儿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指导,让幼儿亲身感知和体验农作物栽培、收摘、管理等简单劳动过程的一种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南面有一块土地可供我们作为种植活动的开垦和种植研究。对这块土地的划分、种植安排我们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种植环境的观察进行了讨论和规划。
三、空间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对幼儿园的种植地进行了统筹划分。将土地将数量划分,各块种植区内的
细分则按两个原则:一是按农作物生长需要,将通风要求高、爬蔓的作物如丝瓜、豇豆、葫芦安排种在外侧,将对土壤湿度要求高的作物如番茄、茄子安排种在内侧,对存活能力强的根系发达的农作物如向日葵、玉米则放在边沿。二是根据幼儿观察和探索需要,如将毛豆(黄豆)、绿豆、红豆挨在一起种植,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和记录。如主题活动设计有《豆子发芽》、《分豆豆》、《种豆豆》等。
四、植物在区域活动的开展
我将孩子们种植的农作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到资源库,根据区角活动的需要相应投放,或孩子根据自己操作的需要随时取用。
科学区 孩子们穿上白大褂,用塑料小刀将果实解剖,了解种子的结构,对比观察、记录种子在室内外的生长情况,发现水、阳光、空气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数学区 用种子精细数数、比较、分类、排序,用农作物的茎比较长短粗细。
美工区 孩子们用花瓣、落叶、种子用心地进行着创作。用棉花壳做成桃花、香包,把玉米秆子刷上颜料做成竹子,用各种叶子做成剪贴画,为葫芦穿上五彩衣。
手工区 孩子们用麦秸、玉米皮等编成小筐、小灯笼、草鞋,用狗尾草穗编织各种小动物,用有着大师们的架势。
植物的生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各种植物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在观察种植园地时,孩子们养成了习惯,记录着植物的点滴变化,在记录中孩子们惊喜的发现了植物生长的有趣现象:萝卜开的是大大的白色花,油菜、青菜开的是黄花,蚕豆开的是粉色的花:花谢了,有的结籽、有的结豆荚。我们平时吃的土豆是在泥土里挖出来的,这些又都是蔬菜的种子。同时,结合生活区域活动《农家乐》进行游戏活动,在开展绿色食品制作和种植园地的活动中,将区域活动和种植园地相结合,发挥了种植园地的作用。引导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将每天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画在自己的图画本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多种形式的种植活动不仅满足幼儿这一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幼儿从小爱生活、爱自然、爱护植物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幼儿学科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部分幼儿改掉偏食挑食的坏毛病。爱吃的蔬菜种类也变多了。知道粒粒皆辛苦。不再浪费粮食。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经验与自然[M].傅统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