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越来越强。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的正确结合方法,是一线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现代;情境;创新
前言
在推广教育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构建高效、有质量的课堂,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氛围的轻松化。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在现代化的课堂中获得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个人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借助信息技术的开放性资源平台,为学生引入更多的科学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打破教材的限制。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现象,了解身边潜在的科学原理,有助于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时,教师要关注其在资源丰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师建立起具有共享性的科学学科信息资源库。利用这样的资源库,让每一节课的科学教学内容都更加丰富,更加多彩。
像在讲解《平衡玩具》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内的内容,了解保持平衡的方法,并在课堂中尝试单脚站立保持平衡的技巧。突破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接触了平衡玩具这样的主题之后,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引入更多的课外资源。让学生了解哪些生活中的大型娱乐设施与平衡相关,具有简单平衡玩具同样的科学原理。教师借助图片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这些与平衡相关的现象。能够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建立起科学思考意识。又如在讲解“土壤里有什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放大镜功能。将土壤之下的画面不断放大,让学生通过宏观认知和微观认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土壤里的物质,了解土壤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情境
小学科学课堂内的所有知识点,都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每一个知识点所对应的科学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讲仍然是较为抽象的。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开发。根据这样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积极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正确认识自然,认识科学,融入到科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来。
像在讲解“学会使用地图”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能够初步使用常见的地图。能够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这样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人生活技能的丰富有直接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给我们展示卫星立体地图。让学生根据这样的地图,去感受地图所对应的事物。之后,将形象的事物抽象化。给学生展示各个著名城市的著名景点,借助“假想旅行”的方式让学生绘制平面示意图,关注学生绘制平面示意图的形式,忽略其准确程度。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感受地图的作用。
科学课堂不可避免要开展实验教学。利用实验和课堂情境的结合,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实验现象和良好的课堂情境中了解科学原理,有助于学生个人科学意识的强化和科学学习能力的快速提高。
像讲解“杠杆是怎样工作的”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观察、对比实验,发现杠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分析、对比,做出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工具,发现他们的共同点,进入杠杆相关的课堂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必要的教学素材,组织学生通过操作简单的杠杆,对比前后不同,尝试获得实验结论。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习能力
教育改革的进行,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科内容的传授,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涉及到多个方面。在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平台。利用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全新的课堂中有不同的体验。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科学知识,换一种方法去学习科学,提升科学感知能力。
在小学生可以频繁接触科技产品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资源,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置于课前。借助微课视频,让小学生在课前对课堂内所要学习的科学知识有大概了解。并调用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去消化一部分内容,减轻课堂学习负担,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这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灵活学生的科学思维。像在讲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方式和过程。以动画信息和文字、语音讲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基本的血液循环概念和血液循环认知。又如在讲解有关于“热胀冷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教室内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小组内共同了解热胀冷缩知识,并寻找与热胀冷缩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允许学生借助计算机设备去搜索信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动脑思考,动口交流。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掌握信息搜索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交流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之一,做好合作过程的监督工作,是让小学科学课堂改头换面的有效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多种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结合在一起,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去满足小学科学课堂的学习与教学需求,有助于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让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金林.小学科学课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2):104-106.
[2]田翠芝.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2019,16(20):208.
[3]梁锦锋.跳出课堂放飞手脑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实验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9,(7):155.
[4]彭晓芳.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改革[J].神州,2019,(1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