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改革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本学科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充分调动积极情感,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全面提高,让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为此,本文特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如下探讨:
一、教师备课必须要充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备好课上下功夫,我认为好的备课不仅应备常规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目标,还应该包括以下需要备的内容:第一:备学生。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任何条件下都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提问题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简单的问题让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难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解决,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如果片面的考虑学生实际,将会适得其反。第二:备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好的引入很重要,能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的形式包括复习,提问,游戏,故事等。记得以前在上《汽化》的时候,我用纸火锅的例子作为引入,当时学生就觉得很新颖,纸是容易燃烧的物质,怎么还可以用来烧水煮火锅呢,于是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第三,备作业。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一定要注意总结学生通过做作业情况的信息反馈。作业有简单的有难的,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布置与其能力相适应的题让学生完成。第四: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教师通过精选的教学方法,以最高的效率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善于思考的学生,尽管有些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料,问题会千奇百怪,但这些看起来千奇百怪的问题背后,往往反映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掌握程度,体现了学生的思想肓点所在,在千奇百怪的问题后面不乏闪光的思想。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或所谓的“怪问题”教师应一视同仁,客观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任引导学生刻苦攻坚,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问题的答案。如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等问题。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看上去不符常理的问题,应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无疑处质疑,不断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
三、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地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总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