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细,结合具体学科,也提出了一些课堂深度教学的策略。但是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进行深度研究的却比较少。结合高中政治学科深度教学概念,分析当前的法治和道德教学现状,提出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的深度研究,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课堂内外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情感,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是郭元祥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征,再结合郭原祥先生对深度教学的定义,很多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是教师在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的各个方面不断精益求精,深层挖掘教学内在魅力,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超越知识的表层,进入知识的内在逻辑,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的过程。
1、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基本要求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能够良好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必备品质和重要技能。此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新课标中提出来,要求把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落实到每一课的教育教学之中,在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重要指示,主要提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发展大局观念,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1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的教育模式,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课堂教育中。
跟时代同步进行,教育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社会发展,新时代对于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时代的需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注重名族性,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建立在中华传统的文化传承之上,把核心素质教育深深扎根在国家的文化传统之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摧残炫目,要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心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1.2基本内容
人文底蕴,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人文知识领域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先辈留下的优秀传统和美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和审美。
科学精神,科学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知识的基础积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体会科学的美好与神秘,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究未知的事物的精神。
2、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2.1参与式教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需要老师和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基本的法治和道德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和生活中的种种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对于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老师给学生适当地指导,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位置得到了认可,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结合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情景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基本的法制和道德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些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到基本的知识之外,培养自己的价值观。道德和法制这门课就是源于生活本身,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生活中的个人或者群体活动提供一个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标杆,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约束点,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服务于生活中的种种,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设置相关的情景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习任务顺利的展开,老师要固定学生的基本学习任务情况,包括课堂的基本目标,学习的主要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等,通过一个明确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开展学习,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对于问题的疑问要及时的说出来,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在确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后,老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探究式的指导,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指出学生需要改正的地方,把自己的不同意见提出来,让大家进行交流,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角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任务,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通过交流学习得出最后的结论,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们设置问题,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信任学生,突出探究精神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课堂设计的练习等任务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扶着走,牵着走,放手走”模式中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导航,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实际能力,让深度教学落到实处。
3、结语
追求课堂教学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深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民主、和谐、高效、有深度的教学实现,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再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感悟到道德与法治情感,从而能有效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让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储亚梅.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1.11
[2] 赵永明.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