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试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作 者:李海英 (湛江市坡头区乾塘中学,广东 湛江 52406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新理念也在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课程改革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初中数学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篇论文主要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育

自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改变最为突出。数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数学教育
1.1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出现僵化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趋于僵化。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学校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定基准便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试卷成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往往会把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当作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授课、讲题、做题”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也逐渐走向模式化。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却严重抑制了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1.2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理念上存在落后性
在开展新课程改革之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落后性的特征。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授课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虽然教育硬件设施逐渐完备,大多数学校均在教室内设置了多媒体教学的仪器设备,但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却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例如,当教师在对“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往往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类似于“水位涨落图”、“股票市场走向图”等折线图,但是,教师却没有正确认识到中学生对水利、金融知识缺乏了解的问题,使得本已抽象的数学理念更加抽象化,从而导致多媒体教学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
2、新课改之后的初中数学教育
2.1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往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初中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主人公的角色,而教师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构建教学情景,能够使抽象的数字、符号、字母等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直观化,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分析、理解与掌握、应用[2]。例如,在对“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讲解的时候,某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当作教具,如树枝、木棒、圆珠笔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角的大小转换、线的位置变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角的大小关系、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关性质、判定方法等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疑问,就可以通过情景演绎对问题进行思考、解决,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
2.2通过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从一定角度上来看,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新课改之后,教育工作者更注重培养与提高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通过实现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3]。例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类似于“父亲与儿子的年龄和是66岁,父亲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的3倍少10岁,那么父亲的年龄、儿子的年龄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就会应用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列出,父亲的年龄为x岁,儿子的年龄为66-x岁,根据已知条件“父亲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的3倍少10岁”,列出x-10=(66-x)×3,最终得出父亲的年龄为52岁,儿子的年龄为14岁。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将文字转换为方程进行计算,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3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例如,在对“坐标”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图1),并提出问题“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为(1,0)、(3,0),过坐标原点O的一条直线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M、N,若OM=MN,则点M的坐标为--”,之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将教学内容渗透到问题中让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就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利于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图1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我国改革开放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岳艳萍. 试析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84-85.
[2] 张希振.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趋势[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100,202.
[3] 宋宅辉. 解释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趋势[J]. 新课程(上),2013,05: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