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重塑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重塑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 者:肖焕盛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太行山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5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智慧启迪、身心健康、文化生活丰富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日益凸显。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不论建设何种校园文化,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对学校文化有个清晰的定位、全面的规划、深入的挖掘等,这样才能真正创建出彰显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学校文化;发展;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有相应的学校文化为支撑。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思想与行为,以文化为推动力影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只有当学校文化各要素处于“和谐”状态时,对教师的内在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完善、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塑造、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专业成长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时,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有些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开始出现功利主义,对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已经开始淡化。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价值观趋向功力主义,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威胁。互联网上的一些片面、消极、错误的观念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在学习中,很多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导致了自己学习成绩的下降。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构建一个和谐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主要有,建筑装饰、环境卫生等,这些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也是师生员工文化活动的载体,对于教育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普通教育中,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重形式而轻内涵的。在不同年级的校园,很多总体设计只是注重技术的高低,而忽视了教育功能。因此,这种环境是很难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也是很难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的。
2、重塑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2.1增加发展经费
学校文化建设经费要保障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阅览室、雕塑、墙壁画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件建设”,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入。针对这一特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可采取多渠道筹措经费、重点建设等措施,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并积极动员社会人员、团体参与,筹措资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充分抓住近年来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班班通等教育工程实施契机,积极争资上项,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宗旨的特色校园文化。
2.2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建设美好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二是要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等美化校园的措施。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2.3积极组织校园活动,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在教师中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作为人民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要认真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4健全学校各项制度,形成民主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所有制度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要求,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制度建立或修改要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广泛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教职员工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
2.5构建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与价值观的折射,其中教师行为是影响学生与学校的主要力量。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行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来抓。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而不是站在教学研究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是教师发展的高原点。以往的教学常规管理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难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
我们认识到只有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整体规划,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管理。据此,我们确立以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构建教师行为文化的切入点。我们的做法是:以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为基本活动单位,以“磨课”为载体,狠抓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示范课和研讨课等“五种课型”,从课堂中寻找问题,从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中寻找问题。
3、结语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功能,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创新性的管理策略,构建出和谐的校园文化,从而挺好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沈国荣.重塑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的视野[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4):20-25.
[2]傅道春,李彤.教师工作的动力与效能[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