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CALIS标准下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质量的控制

CALIS标准下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质量的控制

作 者:刘红梅 (三峡大学图书馆 443002)

中图分类号:G250

摘 要: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图书编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工作,特别是网络环境使图书编目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编目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探讨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中文图书编目质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编目工作;质量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不断普及,中文图书编目工作逐渐发展成高校图书馆最为关键的业务之一。同时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中文图书编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模式以及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文图书编目工作者来说,编目的质量控制是重点,其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整体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中文图书的揭示程度以及用户的检索效果,同时还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否能够实现共享共用的目标。本文结合我馆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图书编目质量。
一、注重中文图书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保证图书编目质量的基础。编目数据不规范,必将影响文献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和资源的利用率,阻碍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因此有必要对编目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在编目工作中采用统一的著录规则和标准。我馆中文图书著录的标准主要是:1、文献著录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2、文献机读格式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3、中文文献主题词标引标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4、文献分类标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5、文献著者号码编制业务标准《通用汉字著者号码表》。编目人员必须树立规范意识,严格执行上述规则和标准,对题名、著者、主题、分类等检索点进行规范化处理和控制,通过题名规范、著者规范、主题规范、类目规范、格式规范等来达到文献标识的一致性。
二、建立适合本馆的文献标引和著录细则
制定分编细则是提高馆藏书目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在为进一步提高编目质量,我馆对著录字段和著录细则都有严格的要求。必备字段如:101字段$a著作正文语种,$c原著语种。200字段$a正题名,$d并列题名,$f原著者(按题名页客观照录),$g译者,$z原著语种。225丛编项$a丛编题名,自动生成的连接字段410丛编并列,并列正题名510字段$a并列题名$z并列题名语种。606普通主题字段$a普通主题,$x学科主题复分。701字段对于外国著者一般倒置,即$a原著者中译姓,$b原著者名缩写,$g(原著者姓、原著者名)等。除对字段的要求外,我馆还根据本馆需要制定了一系列著录标准:《文献编目业务标准》、《文献著号码编制业务标准》、《文献分类业务标准》、《文献典藏原则和和标准》、《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分编业务标准》等。同时对检索点的著录、书名的排列顺序、正副题名的判定,书名中的字母、数字符号等的使用,译著责任者字段的规范著录,多卷书采用集中还是分散著录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规定,这样使编目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确保了同一种书在数据库中的准确性、唯一性、有效杜绝了异书同号、同书异号情况的发生。
三、建立质量检查制度,规定明确的质量要求
规定明确的质量要求。在图书编目工作中不仅要有数量要求,而且还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两者之间,质量是首要的,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完成额定工作量。规定质量要求,一方面要解决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书目数据的标准化是编目人员追求的目标,而严格执行编目规则,则是保障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对编目工作各道工序规定质量标准。比如,对分类标引可规定允许出现的差错率控制在5﹪以内,贴书标的位置应正确牢固等。
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在质量管理中,如果只提出质量要求,而缺乏必要的检查制度,质量保证工作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在编目过程中,随时或定期讨论,对各道工序的成果及时进行审查与校对。在图书编目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在互校中产生分歧,都应及时进行讨论。讨论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随时随地讨论,也可把问题记录下来,由部主任安排具体时间,全体图书编目人员都参加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册,交由主管馆长处理。
四、做好图书编目审校工作
审校工作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数据制作包括多个环节,出现差错是难免的,而编目人员要编目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又往往不易发现,只有通过审校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我馆专门设置了审校工作人员,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审校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查看数据的著录内容是否与受编文献相符,是否符合MARC格式的要求,是否有录入错误,是否缺少必备字段,号码书写是否有误等。在审校过程中要逐字逐段地进行检查核对,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并将这些校对信息及时反馈给编目人员,使其从出现的错误中总结教训,降低差错率,确保馆藏书目数据质量。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
编目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分编人员素质的提高,而分编人员素质的提高必然会促进编目数据质量的提高。目前联机编目的实现对编目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编目对网络环境下联机编目的特点及各项规则也应尽快学习和掌握,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和开发利用书目信息的能力,及时跟踪编目标准的变化及编目发展趋势,这是确保编目质量的基础。另外,在当前图书馆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编目员同时要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熟悉机读目录格式及特点。所以,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应大力支持编目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开展馆内和馆际间编目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坚持自学, 参加有关业务培训,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馆内外的业务交流。积极参加学术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扩大知识面,熟知编目工作的各种标准、规范以及机读目录格式,能准确地对文献进行学科分类和主题标引,同时,不断培养编目馆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都是检验员,竭尽全力提高编目数据质量。
总之,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第一道质量门槛,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图书编目人员重视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人人都参加质量检查,使每道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图书编目的质量和效率,使图书编目工作达到科学化、 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梁洁华.网络时代文献编目管理,《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年4月;164-165.
[2]吉卫红.基于网络环境图书编目的查重工作研究,《情报探索》2005.11:115-116.
[3] 杨丽莲.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数据质量的优化,《经济管理论坛》2005.14:86.
[4] 杜玉清,于剑波.高校图书馆中文文献编目标准化述论,《图书馆学研究》2005.9:59-60.
[5] 张哲.联机编目质量控制探讨,《现代情报》2005.5: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