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中国人民暨中华民族正义的反侵略的抗日

中国人民暨中华民族正义的反侵略的抗日

作 者:张通洲1.2 张亨瑚3 (1.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德学院2017级文法系法律本科班 102602 2.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2017级法律本科班 102602 3.中共临夏州委党校 731100)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70周年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74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暨中华民族正义的反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74周年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爱国将领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臭名昭著的卢沟桥事变、前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达6周的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的达三十多万人。1941-1942年,在日本鬼子“扫荡”、“蚕食”、“清乡”中,对华北根据地一次使用兵力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三十二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并且实行惨无人道的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释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惨绝人寰的无人区。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分子野蛮疯狂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国家主权根本利益;严重残害了中国各族人民群众的人权根本利益;严重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人权理论准则;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联合国人权宣言》、《国际法》规范准则,是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中国共产党极力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同一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巩固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正义的反侵略的抗日战争。1937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下辖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937年9月25日,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军民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1938年10月,爱国将领李宗仁率领军民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率领100多个团的军民20万人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东北抗日联军从1939年5月开始组织第一、二、三军,在东北地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40年2月23日,第一军司令杨靖宇将军坚决英勇抗敌日军,壮烈牺牲。还有东北抗日联军英雄人物赵一曼、赵尚志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日军“扫荡”过程中,英勇顽强抗击日军,最后,壮烈殉国。华北冀中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马本斋将军于1941年8月1日英勇抗击日军的英雄事迹。1941年9月25日,八路军马宝玉、胡福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等五壮士,在敌军“扫荡”中,在八路军抗击敌军进行“反扫荡”时,五壮士壮烈牺牲,史称“狼牙山五壮士”。1939年、1940年间,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较小的进攻战役,如:南昌战役、随枣战役<湖北>、第一次长沙战役、桂南战役<广西南>、枣宜战役<湖北枣阳、宜昌>等,期间,在正面战场只是日本侵略军发动局部进攻时,才发生比较激烈的战役。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进了英勇作战,但这些战役只是起了牵制一部分日军的作用,一般都以日军停止进攻而结束。其实,国民党顽固派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共产党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①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提出‘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方针。于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先后侵占边区五座县城,并阴谋进攻延安,中共共产党坚决予以回击。1939年12月在山西,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动用他在晋西南、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的全部军队,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极端反动势力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所谓的‘片面抗战’反动路线,在中条山几个军采取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1940年2月、3月间,国民党反动军队进攻晋东南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和冀南抗日根据地,矛头直指八路军总部。新军和八路军奋起抵抗,打退了阎锡山和蒋介石的进攻。②国民党顽固派极端反动势力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6日至17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准备移交‘军事法庭审判’,副军长项英被暗害,7000多人被杀害、逃散、被俘。③由于中国共产党以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司令员等的正确领导下,彻底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极端反动势力蒋介石和胡宗南反动集团的反共阴谋,及时阻止了进攻陕甘宁边区延安的第三次反共高潮。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极端反动势力蒋介石和胡宗南等反动集团的反共阴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片面抗战反动路线’。
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司令员、任弼时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左权副参谋长、115师林彪师长、115师聂荣臻副师长、陈毅代军长(新四军)、刘伯承参谋长、邓小平政治部副主任、习仲勋政委、陈云副总理、杨尚昆主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家主席)、董必武副主席、徐特立校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宋平(周总理政治秘书<宋平校长于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重庆分社、南京分社社长编辑、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等科学正确领导下,采取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发动广大各族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爱国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战术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战术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团结一致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武装政权,深入敌后采取人民战争、游击战争、持久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敌后武工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策略战术。由少变多<抗日军民人数>,由小变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弱胜强,变劣势为优势,循序渐进地由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转变为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7>、质变为战略反攻阶段<1944.7-1945.8>,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能够取得伟大胜利,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科学正确领导广泛发动全国各族人民、各阶级、各阶层、各群众团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爱国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了全面抗战的路线、纲领<政治、经济、文化>、方针、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和独立自主的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战术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战术的外线作战,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的策略方针。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敌后武工战。坚持人民战争、游击战争、持久战争全面抗战路线。抗战军民持之以恒地顽强搏斗、英勇杀敌,不怕流血牺牲地斗争精神,是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可靠保证包括:
一、思想理论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
(1)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就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国际共产主义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和原则。
(2)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抗日战争历史阶段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质变为战略反攻)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唯物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6)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7)资产阶级无限度地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造成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局面,造成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根本利益矛盾冲突。
(8)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
(9)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坚决支持人民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坚决反对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列宁主义:《帝国主义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
②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③抢占和掠夺殖民地资源,瓜分势力范围和世界市场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
④“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而这种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
3.毛泽东思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
唯物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分子恣意侵略中国人民其战争根本性质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根据世界战争规律,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注定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世界战争性质的普遍性规律所决定的。所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其结果必然是会取得伟大胜利的。日本帝国主义垄断的、垂死的、腐朽的根本性质;日本军国主义野蛮的、残酷的、扩张性的、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矛盾的特殊性规律: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补给充足、兵源充分,且军民抗日热情高涨,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全面抗战,具有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抗日战争必将取得伟大胜利。日本是小国,地域狭小、资源缺乏、补给不足、兵源缺乏,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失道者寡助,国际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士兵士气低落、战线长、薄弱环节多、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必将以失败而告终。这一矛盾的特殊性规律决定了中国军民将由少变多<抗日军民人数>、由小变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弱变强,最后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必然会取得伟大的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分子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由弱转衰,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和军事辩证法基本观点: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分子之间剧烈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暨军民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军阀性质的国民党顽固派之间的激烈矛盾变为次要矛盾。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国内整个战略全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持久人民抗战,“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最大限度的孤立顽固势力”,建立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爱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即抓住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剧烈的这一主要矛盾,然后再抓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军阀性质的国民党顽固派之间的激烈的次要矛盾。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尽管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军阀性质的国民党顽固派之间的激烈的次要矛盾从其根本性质上来说,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暨军民之间的根本矛盾是对立的、斗争性的,但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疯狂野蛮侵略中国各族人民和全国各个地区,面对的共同敌人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悲惨命运和境地,除了极少数国民党顽固派极端反动势力和叛国投敌的(汪精卫)亲日派(何应钦)极端反动势力外,国民党是分裂割据反动政权,内部分化瓦解,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国民党左派进步势力(宋庆龄、李济深、李宗仁、何香凝、冯玉祥、张治中、张学良、杨虎城<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爱国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高树勋等)和中间势力的一部分是倾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族人民暨全体军民,特别是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的进步的中下层官兵,是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需要中国共产党极力发展和争取。
②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虽然从国民党分裂割据政权的极端反动势力的根本性质来说是否定的,但是,国民党左派进步势力和中间势力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热情的进步的中下层官兵来说是应该肯定的必须极力统战的不可忽视的爱国抗日力量。从总体来说是在否定中有肯定的。
③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暨全体军民参加的是中华民族人民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移,必然是由少变多(抗日军民数量)、由小变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山区、江河湖汊、平原、城乡交通要道、由弱变强、由于资源丰富,物资供给充足、兵源充分、后勤保障、军事综合实力等基本要素,由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即质量互变规律。中国人民各民族军民的抗日战争最终必将会取得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是游击战争;是持久战争<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持之以恒的持久抗战,经过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相持质变为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由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日本帝国主义是小国,人口少,资源缺乏,经不起长期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者寡助,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多,经得起持久抗战,中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最终战争胜利属于中国人民。
(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5)敌进我守、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
(6)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
(7)战略上持久战和战役战术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战术的外线作战。
(8)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广大各族人民群众和各级官兵。
(9)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持久人民抗战>。
(10)中国的国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力物力财力后勤补给充分,能经得起长期战争,由少变多(抗日军民人数)、由小变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劣势变为优势(质量互变规律)、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抗战必将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岛国(缺乏外援)、小国资源缺乏、人口较少,经不起长期战争、战线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最终以失败告终。
(11)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野蛮疯狂侵略中国人民,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者寡助,必将会以失败告终。
(12)中国各族人民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是正义的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人权的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得道者多助,抗战胜利必定会属于中国各族人民和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劳苦大众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无产阶级依靠工农阶级,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民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支持,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完成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军阀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专制独裁统治,实现民主自由平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奠定政权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基础。
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期间,主要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5月>一书,另外,先后发表了29篇抗日战争论著: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毛泽东写于1938年9月29日。
(2)《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写于1938年9月29日。
(3)《论新阶段》毛泽东写于1938年11月25日。
(4)《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写于1938年10月12日——14日。
(5)《抗日游击战争的纲领性文献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写于1938年5月。
(6)《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写于1939年5月4日。
(7)《<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写于1939年10月4日。
(8)《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毛泽东写于1939年12月1日。
(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写于1939年冬季、1940年4月25日发表在《共产党人》第四、五期。
(10)《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写于1939年12月21日。
(11)《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写于1944年9月28日。
(12)《新民主义论》毛泽东写于1940年1月9日。
(13)《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毛泽东写于1940年3月11日。
(14)《论政策》毛泽东写于1940年12月25日。
(15)《<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毛泽东写于1941年3月27日。
(16)《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写于1941年3月27日。
(17)《在陕甘宁边区参政会的演说》毛泽东写于1941年11月6日——22日。
(18)《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写于1942年2月1日。
(19)《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写于1942年2月28日发表在《解放日报》1942年6月18日。
(20)《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写于1942年5月2日。
(21)《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毛泽东写于1942年12月2日。
(22)《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泽东写于1943年6月1日。
(23)《学习和时局》毛泽东写于1944年3月。
(24)《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写于1945年4月24日。
(25)《愚公移山》毛泽东写于1945年4月24日。
(26)《矛盾论》毛泽东写于1937年7、8月。
(27)《实践论》毛泽东写于1937年7、8月。
(28)《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写于1937年9月7日。
(29)《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写于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所著以上30篇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各级党组织、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和各级官兵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提供了可靠的思想理论保证。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党政军民共产党员干部在党内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春至1943年4月3号),延安整风运动的任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在党内进行的一场思想理论斗争和共产党员作风建设政治运动,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思想保证,是国际共产运动中的创举。
二、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①新民主义革命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军阀反动统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反动政治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阶段革命任务,才能进行后一阶段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以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大银行、大商业、大工业,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纲领: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科学正确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科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一部分地主买办阶级,以不同形式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持久战、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最大限度的孤立顽固势力;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役战术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战役战术的外线作战的战略战役战术基本方针;坚持以游击战为主,以运动战为辅的策略方针。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建立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权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工产党的领导作用,独立自主地坚持山地游击战、持久战和人民战争,发挥工农阶级的动力作用,进行持久的游击战和人民战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的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科学正确的政治领导和组织指挥。
综上所述,这是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政治保证
三、组织保证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牢牢掌握领导组织权。
2.中国共产党坚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方针。
3.中共中央组织机构:中共中央委员会形成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贺龙、罗荣桓、林彪、徐向前、叶剑英、邓小平、陈毅、陈云、习仲勋、张闻天、王稼祥、董必武、李富春等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
4.军事组织机构:1937年8月22日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下辖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代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
5.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延安卫戍区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
6.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负责人、抗日民主武装政权组织机构、各游击队队长、敌后武工队队长、民兵负责人。
四、军事保证
1.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民兵同仇敌忾、团结一致 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
2.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策略方针的制定、实施和具体执行。
3.军事组织系统:中共中央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中央军委负责指挥八路军、新四军、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民兵。
五、经济保证
因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队、敌后武工队、民兵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制定、实施、具体执行符合各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土地制度、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农村和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爱国热情,广大农民一方面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初至1944年)促进经济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能够取得伟大胜利提供了经济物质保证。
六、人民后勤保证
中国共产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民族战线,广大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勤补给保证。
七、外援保证
1.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1943年以前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共产主义统一战线的支持。
2.苏联的支持:以斯大林为首的苏维埃共产党领导的前苏联人民的支持。1945年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
3.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支持:针对德意日法西斯反动同盟,成立了以中、苏、美、英、法等为首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盟。1945年7月26日,中、苏、美联合召开了波茨坦会议,会议通过了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4.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区别于“扶蒋反共”的美国帝国主义集团)派遣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师率领医疗队到华北前线(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参加抗日战争。
5.新加坡爱国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赠大量钱物,大力支持抗日战争做出了最大贡献 。欧美等洲华侨建立抗日救亡团体,进行抗日宣传,筹集现款物资组织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1.会议决议把毛泽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会议通过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政治纲领。
3.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
1945年8月8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打到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的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空前的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样就使日本侵略者突然发现,它面对的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整个中华民族人民群众广泛的爱国的团结的进步的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国家主权、民族独立、人民主权(人权),反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正确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条件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鼓励顽固势力建立了爱国的、广泛的、人民的、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坚持了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和抗战的组织指挥权,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武装政权,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坚持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役战术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进行持久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敌后武工战,开展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激烈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扫荡′、′蚕食′、′清乡′阴谋诡计。最后,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者,洗雪了民族耻辱,争得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人民主权(人权),为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新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人民解放事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这是法国近代著名军事家拿破仑、马克思主义者伟大导师列宁同志的名言。铭记残痛、耻辱、悲泣、仇恨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的悲壮历史,回忆总结战争与革命旧时代的历史经验教训,展望开拓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美好远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国家主权利益和人民主权(人权)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则;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坚持平等、秩序、人权、和平、发展、互利、互惠、共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决反对严惩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侵略阴谋行径;坚决反对严惩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破坏、渗透非法活动、特别是暴力恐怖严重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坚决反对严惩法西斯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坚决严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严惩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反经济秩序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化、法制化建设伟大进程。健全法治体系,致力于提高法律治理能力和法治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国际司法监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及人民群众庆祝合法游行之后,法国政府、韩国、日本首相政府率先祝贺,深表谢意!)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国内社会治安治理体系,强化国防建设与国防监督管理职能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公、检、法、司出入境(严格签证、签表说明出入境事由:若合法则通过;若非法则拒绝通行,严格禁止)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筑牢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防线警戒;加强筑牢党政军,人民群众,公、检、法、司防线警戒。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文化多样化的国际格局、形势、背景下,深刻吸取1940年近代以来,英法侵略者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的悲怆历史的经验教训,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和中国对外关系》、《国际司法》、《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预防犯罪心理学》、《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经济》等学科特点和基本内容,在《联合国宪章》(1955年,周总理和印度总理拉甘地在亚非会议上共同倡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基本规范准则和《世界人权宣言》基本规范准则指导下,以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基本宗旨和根本目标,以“一带一路”国际外交战略为桥梁和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平等、秩序、人权、和平、发展、繁荣、互利、互惠、共商、共建、共赢、共享、法治为价值目标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新秩序。一方面,时刻提高警惕,加强国防建设,绝不让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历史故伎重演;绝不让境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破坏、非法活动猖獗,严格禁止。坚决维护国际国内正常平稳地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人民主权(人权)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利益,继续扩大开放,同世界上所有的大小国家建立友好、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经济贸易、设备出口进口、技术交流、高效农业产业化技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教育、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精细深加工——以实现工业现代化、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实现科技现代化)、加强国防军工建设——以实现国防现代化、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高精尖技术合作与交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汽车技术、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等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联合国、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阿拉伯联盟、北非共同体、中非共同体、南非共同体、金砖国家组织(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共同体以及太平洋岛国、大洋洲、东北亚地区(朝鲜、韩国、日本)比较稳定和谐区域的重要功能作用。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桥梁纽带,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高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共产主义远大崇高理想。
作者简介
张通洲;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德学院2017级文法系法律本科班,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2017级法律本科班。
张亨瑚;男;中共临夏州委党校科社党史党建法学研究生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