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可见兴趣才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始动力。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语文课堂上仅仅是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课堂的喜爱程度,所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感到乏味,自然而然就会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来。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必须走出传统教育的困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趣学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不思蜀。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乐不思蜀
前言
趣味是学生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给予重视。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往往忽视趣味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收获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爱程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教师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以此引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巧借游戏教学,点燃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对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抱有强烈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的持续时间短。一节课几十分钟,我们如何应用好学生短暂的兴趣点呢?这就需要依靠课堂导入了,精彩有趣的导入往往能够问课堂“投石问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趣”首先体现在课堂导入之趣。例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谈话导入、悬念式导入...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在进行识字趣味游戏时,就运用音标、形象和意义渗透了游戏趣味性,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记录各个同学答题过程并且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加一分。分组后进行小组与小组竞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又可以让学生互相鞭笞。随后操作电脑展示一早准备的PPT,每一张PPT都写有谜语,比如“十张口,一颗心”等,其答案是“思”这种课堂教学早已普及的知识。接着进入游戏抢答环节,开始倒计时五秒,谁先举手回答并且答对加1分,答错加0.5分。既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之前的知识达到课堂的延伸,又能扩大学生记忆库。这样在猜字谜游戏里互相竞争,活跃课堂并且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提高课堂效率。
2、巧设课堂陷阱,引君入瓮
趣味化的课堂导入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让这种兴趣延续,让整个课堂都充满趣味才是我们教师探讨的重点。往往小学生因为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无法全身心投入文本阅读之中,更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字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需要依靠我们教师适当引入一些媒介,为学生创造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有理有据地学习。
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初读完课文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大致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人物大致的形象,笔者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该文章大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从学生的回答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中“盗”这个词的用意,有学生甚至认为普罗米修斯干了坏事。针对此,
笔者从标题入手,提问学生:“盗是什么意思?”(“是偷的意思。”)接着提间:“由偷盗能想到些什么?”(做坏事的人、不好的行为。)此刻学生就掉入了预设的陷阱中,接着抛出问题:“偷盗是坏人的行为,你们读完课文,真的认为普罗米修斯是个邪恶的神吗?”学生一步步地走入陷阱,慢慢发现文本有趣的地方,进而想再去读一读课文,更加深入的学习下去。通过此类趣味化教学,让课堂妙趣横生,也让学生的兴趣延续更久。
3、巧用多媒体技术,激活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不单单是用来呈现课文内容的,更多是将抽象的文字内容与图片、视频、音乐等相结合,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都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原来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相对直观形象且便于理解,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这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其最大的价值更在于让枯燥沉闷地课堂变得灵动有趣,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巧妙地借助了多媒体的优势展示了图片、视频,并且配搭了背景音乐。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段蒲公英张开的视频,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笔者不仅展示了金色草地上散落的蒲公英图片,同时还配上了背景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欣赏着图片听老师范读,以此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学生观看完视频后,笔者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蒲公英的时候,不同颜色的草地上呈现的不同状态,并且自己说一说、填一填、做一做蒲公英的花就像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早晨,花朵合拢,花瓣是绿色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花朵张开,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在边描述的过程中边动手做一做不同状态蒲公英的形态。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真正将乐趣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小结
正如布卢姆所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语文内容变得有趣,让趣味化教学成为激活课堂的有力推手,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乐不思蜀”,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方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5):83.
[2]徐桂兰.关于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的一些思考[J].神州旬刊,2015(12):98-100.
[3]除红阳.让阅读有趣一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