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育”之有道——小学体育素养习得策略

核心素养,“育”之有道——小学体育素养习得策略

作 者:王晓丽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和中心校古寨小学 046500)

摘   要:体育素养既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其他核心素养的催化剂。小学是孩子初入校园的时期,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师就在此结合实际教学对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体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推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未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较少等,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第一,要想培养小学生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的政策,为了将小学体育中的教学目标与国家的体育课程方针的理念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位,因此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第二,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教师对体育教学质量做出衡量标准,是小学体育改革的有效推动力。体育素养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检测小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后自身综合能力的强弱及学生的基本素养情况。也为小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及如何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身体及心理基础。第三,要想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在学业方面的素质,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素养策略
(一)设计多样练习,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运动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丰富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值得教师去尝试、去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贴近学生实际,出现了训练计划不适合学生的情况,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实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丰富的练习内容,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与运动负荷,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不同的乐趣,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为不同的训练项目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方式。在学习接力跑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接力赛,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接力棒的传递活动,使学生经历快传—慢接、慢传—快接等反复练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接力的要领、传接棒的时机;在学习跳绳时,组织学生开展了花样跳绳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展不同的趣味跳绳运动,帮助学生感知运动的魅力;在学习武术基本动作时,为学生创设了电影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对体育运动有了深刻的认知,能够自觉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二)提升健康意识,规范健康行为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育课程就像是活动课,能够让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得到释放,是解放天性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体育虽不像文化课那般“拘束”,但是训练也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在进行训练时,倘若单独训练,很容易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任务完成度大打折扣,但是集体训练的模式,能够以“团结,不落队,不服输”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训练意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
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需要教师在开展集体训练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在体育运动中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重要性。“终身运动,受益终身”,但是需要加上“健康”这一前提,用规范标准的体育动作去开展锻炼活动,才能让身体机能得到巩固,保障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德育的有机渗透
在小学阶段,体育学科除了有助于学生体能锻炼之外,还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指导,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恰当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理念。小学体育教师要从不同层面对教材做出深入研究、分析,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作出准确把握与科学引用,并将其巧妙融入到各项体育教学活动当中,给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对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抱球接力、火炬手等一系列合作类体育游戏的开展来优化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渗透,为学生良好团队协作意识、能力的科学培养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促使学生真正形成乐于助人、宽容友善的优秀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认真严谨、遵守纪律的人生态度和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立定跳远等体育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努力来帮助学生不断突破、超越自己,以此来不断获得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象征着蓬勃的朝气与激情。“少年强,则国强”的口号在耳边传扬,小学生应该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为文化学习奠定一个强有力的健康支撑,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够一往无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既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同时也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侯西磊.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2+21.
[2]蒋金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8(3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