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农村,留守儿童已是普遍现象,我们农村教师既要肩负“夫子”应有的责任,也会坚守留守儿童父母的责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多关爱他们一些,便尽可能多付出一些。因为,有爱才有温暖,有温暖才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笔者主要从留守儿童交往表达能力障碍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交往表达
前言
据相关调查证明,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叛逆、冷漠、孤僻、内向、暴躁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提升,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最关键的着手点就在于如何落实关爱教育,转变留守儿童性格特点,促进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让他们在交往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
立足于此,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农村留守儿童交往表达欲望,我们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策略一:鼓励关爱,阳光永驻
教师的鼓励和关爱是孩子心中的柔顺剂,能够帮助他们推动心理的变化。在留守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使得他们能够将学习中的问题变成强劲的动力,从而激发出他们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学生生活不顺之时,教师的一句关怀之言,则能够很好地转嫁他们对于父母的思念,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放低自卑、敏感的性格,融入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同时与旁人建立起交心的关系。譬如在学习中为留守儿童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对子”,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或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社会实践,来强化他们的集体参与感,消除他们莫名的孤独感;还可以多跟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建立联系,及时反馈给他们孩子在家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父母及时掌握孩子动态能够更加安心地在外打工,而孩子也能及时了解父母情况,感受来自远方的关爱。教师默默的付出、浓浓的关怀,会使学生心中阳光永驻,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2、策略二:交流沟通,扫除阴霾
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表达,那么我们教师就需要引导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多表达。那么,应该怎样做呢?有心理学家直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从我们教师自身出发,做一个善于交流和表达的人,并且要做一个善于与留守儿童交流的人,要懂他们,尊重他们,主动接近他们,放低身段,和他们交流谈心。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像学生的家长一样,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性格和心理了如指掌,给予他们自由与平等的交流氛围与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依靠,同时产生倾诉的意识,从而对教师产生更多的信任与感情,得到教师充实的教育与疏导。具体策略包括: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习惯、品质、爱好、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甚至是病史、病症、家庭融合度、与务工父母的沟通状况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根据档案记录分析留守儿童的各种困境与心理,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改善他们沉默寡言、内向、孤僻的性格,为他们扫除心中的阴霾,从而建立起纯净、自信、自强的心理堡垒,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3、策略三:情感互动,留守心田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交流表达,一方面源于原生家庭交流表达欲望低,很多孩子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缺乏共同交流的话题;另一方面源于在学校中的交往失败,挫折感会让他们刻意避开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因此,为了促进留守儿童交往表达,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情感交流活动,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来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网络开设“亲情视频”,让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能够时常“会面”;还可以让教师用“临时父母”、“爱心妈妈”等角色,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呵护。这样一来,教师在与留守儿童单独的相处中,能够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在“家”中畅所欲言地讲着私密的话语,谈着心灵深处的感受,不仅能够带给留守儿童正常的家庭温暖,还能改善他们羡慕、嫉妒的心理,从而使他们放开心中的包袱,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
4、策略四:亲子活动,家校联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之中一种来自血脉的信任和依赖,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要想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帮助孩子们找回缺失的父母温情,填补孩子们的情感空缺。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交往表达问题,我们还是应该对症下药,从源头上采取策略。而源头就是亲情,父母的关爱。所以,尽管留守儿童父母可能不在他们的身边,但我们依然可以进行家校联动,让他们重拾父母温情的。比如开展“两地书?亲子情”大型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们以自己的名义、以书信的形式给家长写信,并将这些信件收上来。随后以学校的名义寄给学生家长并及时将学生家长的回信交到孩子们的手中。以书信的形式展开亲子交流活动,既解决了父母无法陪伴孩子的进行亲子活动的问题,也化解了面对面进行情感交流时的尴尬,强化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亲子交流,帮助孩子们重拾父母温情,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全心理人格的培养。
小结
总言之,要想解决留守儿童交往表达问题,首先就要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角度出发,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以爱为前提,以教为辅助,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交往表达能力自然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碧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6-7.
[2]汤小阳,邓平,易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智库时代,2018(3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