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探讨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与危害,随后围绕如何纠正这一不良倾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与危害
前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多方面,比如学习内容过多,教学方式不符合幼儿认识规律,这种小学化倾向问题为幼儿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偏离了幼儿认知水平,严重违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这一不良倾向,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与危害
(一)课程目标内容设置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脱节
以某幼儿园大班一天的学习内容为例:教师要引导幼儿复习昨天学习的词语与20以内的加法,并学习20以内的减法;学习五种颜色以及对应的英语单词;学习并背诵古诗《静夜思》;欣赏并学唱《桃花谣》;观察幼儿园环境,并画一幅“我的幼儿园”为主题的简笔画。从上述一天的学习内容来看,我们能够了解到幼儿当日的学习目标包含了音乐、美术、算数、识字等多个学科内容。教育部发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规定:在数学方面,3-6 岁的儿童只要能够初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理解数和量之间的关系,具备空间与及形状概念即可。
(二)幼儿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僵化
相较于小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是课程教学游戏化为主,整个幼儿园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幼儿有着非常大的自主探索学习空间。但从当下幼儿园教学方式来看,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提升效益,教学过于功利,忽视幼儿身心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压缩幼儿自主认知探索空间,在教学方式上有着明显小学化倾向,整体教学过于传统僵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以“满堂灌”为主,尤其是在幼儿大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整个课堂教学都由教师来掌握,主要以教师的讲授、领读的方式为主,游戏化教学活动较少,幼儿理应接受通过游戏完整连续的生活经验,但实际幼儿教育却将知识进行分科,采用填鸭式方式进行强制性灌输,这明显违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出的“幼儿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认知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在学习认知上主要以“直观”、“具体”、“形象”为主,依赖于行为和感知觉,自身逻辑思维及抽象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这种过于传统僵化的幼儿教育方法,必然会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1]。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纠正措施分析
(一)幼儿教育目标设置应“重在启蒙”
首先,在设置“重在启蒙”教育目标之前,幼儿教师应做好家长工作,纠正家长认知误区,让家长能够对幼儿教育目标以及幼儿认知能力水平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知,改变家长教育过于功利的思想,使得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目标并不是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而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成功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如此更加有利于教师后续教育工作开展。
其次,做好幼儿课程内容的编制,设置合理的幼儿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编制往往决定着最终的幼儿教育目标。在进行幼儿课程内容编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幼儿课程教育内容应形式多样,比如多设置一些色彩缤纷的图片、大小不一的字体等,用直观的形象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课程教育内容设置应“不在多,而在精”,避免幼儿过早背负重大学习压力,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最后,加强办园质量管理。幼儿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幼儿后续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幼儿园不仅承担幼儿教育职责,还负责幼儿保育任务。在管理上稍有不慎,有可能对幼儿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加强办园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规范幼儿园管理规则制度,规范幼师执教行为,确保幼师教学能够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重,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淡化教育功利性,为幼儿茁壮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二)积极转变幼儿教学方式
首先,幼儿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在幼儿教育上,教师应是幼儿认知学习的领路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更好的辅助幼儿学习活动。而不是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划者”、“发号施令者”,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日常教育时,应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空间,让幼儿在体验中成长,而不是采用“填鸭”的方式硬塞给幼儿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念、规则、标准[2]。
其次,幼儿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重引导,轻教授”,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引导幼儿自由的进行知识学习探索,提升幼儿的学习认知体验。而不是粗暴的要求幼儿进行跟读、模仿,将幼儿视为一个“学习机器”。
最后,引入游戏化教学方式,为幼儿创设课程游戏化环境,充分利用课程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创造有利条件。幼儿课程游戏内容虚实结合,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扮演任意角色,并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来完成游戏任务,幼儿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便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幼儿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模仿、学习,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实现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结
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需要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充分了解这一倾向的表现与危害,并结合具体的问题,采用游戏针对性应对措施,有效纠正这些不良倾向,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芳. 浅谈幼儿园防止和纠正去“小学化倾向”现象[J]. 中华少年, 2017(24):251-252.
[2]王敏.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J]. 新课程(小学), 2017(2)23-23.
作者简介
班晓莉,1985年7月15日,女,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学历:本科,职称:中专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