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为例

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为例

作 者:陈军红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741028)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成长也叫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它包括“教师专业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层意思。乡村初中生物教师是乡村初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村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影响着乡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教师;初中生物;专业成长;具体措施

一、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
(一)专业情意不高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动力。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性向、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等方面。教师专业情意不断增强的过程是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从访谈中了解到,当前麦积区乡村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情意在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方面不够稳定。大多数生物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认为在农村教生物前途渺茫,待遇不高,学校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此外农村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目标,都比较模糊,这说明乡村初中生物教师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不高,而且缺乏信心。许多教师能安心在乡村教学,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和专业成就感,缺乏专业发展动力,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对教学工作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受当前教育生态的影响,个别乡村生物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能静心做学问,安心搞教研;在纷繁复杂的新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面前措手无策,或无动于衷。这种教师教育职业倦怠感现象极大地阻碍了乡村生物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影响了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专业知识缺乏
1、通识性知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教育基本情况的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以及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平时不积累、用时抢学死用,只有过程、不见效果。
2、教育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必备理论,部分教师只在考教师资格证时学过,见型忘质,不能运用。
3、学科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知识。含糊不清、或一知半解。
4、学科教学知识: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和教法研究,只有形式,永远是课本万能。乡村生物教师或兼教生物课;或一人独挑全校的生物课,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更多精力进行教材钻研、教法研究、资料收集、教具制作、准备实验等课前准备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他们的生物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较陈旧,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三) 专业能力不强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和反思与发展等能力。多是套用语数外模式,或照本宣读,教学方法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不多。多为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凤毛麟角,生物课题科研能力欠缺。
二、推进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措施
(一)提高专业情意
一名专业的中学生物教师:首先要有对生物教育事业的热爱,爱生物学科、爱生物教学,将生物教育当作毕生追求的事业;其次是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有对师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生物教学水平提高的孜孜不懈的追求,有与时俱进的生物教育理念;最后要有对自我的认同,自我的尊重,有对自我生物教学不断成长进步成熟的信心。
(二)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除了采用讲座的形式加强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加强他们的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且推荐发放的专业知识与生物教学论等书籍,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许多生物教师渴望通过外出学习提高自己,对外出教学观摩的呼声最高,同时还可以希望学校能营造一个学习化的氛围。
(三) 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积极热情的投入教学工作;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参加生物教研活动,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利用自然学科的优势经常开展生物实验和生物探究课外活动;合理的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团队意识。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乡村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初期胜任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继续教育的进行,教师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乡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成为生物学科课改的带头人,全面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使乡村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成长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教师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J].杨娟娟.现代教育论丛.2010(01).
[2]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王飞.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3]农村教育需求与教师知识构成[J]. 时伟.大学教育科学.2008(03).
[4]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支玖红.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