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班主任工作肩负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任,作为班主任应研究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对自己孩子一样的爱来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就如何完善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展开讨论,旨在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确保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科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桥梁,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任。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精神面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育人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小学班主任格外注意。
一、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无法积极地引领其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小学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端正评价态度,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虽然小学生的性格较为活泼,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比如,有些学生较为活泼,但是他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就比较强,这些就需要班主任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而忽略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重知识,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成绩在学生学习当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表现。很多班主任认为小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都是学习的辅助。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无法培养自己的爱好和优点,使得具有其他能力的小学生无法得到重视和培养,教师过于偏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教师的这种观念下,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由于学校在进行每一个班级评价的过程当中,也容易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班主任的评比排名也是由此体现,所以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重视,使得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潜力得不到挖掘。
(三)工作理念与态度较为滞后
个别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不够苛刻,对班级工作的管理缺乏信心和耐心,由于班主任的责任心不够强,积极性不够高,在对待小学生学习的问题上无法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生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地解决,导致小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不够亲密,教师也无法积极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使得在管理过程中过于落后,久而久之,无法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二、班主任工作优化策略
(一)尊重、理解并关爱学生
小学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要发自内心的尊重、理解并关爱学生,要基于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情况出发,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良性沟通的实现。班主任要尊重小学生的表达欲望,关注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不可戴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班主任要把握好时机进行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使其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表现,通过眼神、语言和肢体动作等来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信心,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受到成长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不遵守纪律、不尊敬师长等,针对此种情况,班主任不可以为批评,而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并通过有效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转变其思想和行为,并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改变,继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班级管理成效的改善。
(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
班主任要构建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摸索、交流讨论的学习模式,慢慢转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创新的意识和操作的能力得到开拓。教师还应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作用,并且注重发展提升学习过程中操作的基本技能。希望学生通过不同的科目的学习,直观的有趣味性的去巩固和学习各科知识。在高效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获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情境教学的趣味性不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趣味,促进学生的发展思维。高效课堂可以通过创建场景并采取某些措施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它可以创建一个有趣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情绪的增加对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帮助,能够显著改变学习情绪。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班主任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想法就说,大家一起讨论是否可行。
(三)强化自身职业素养
为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改善班级管理成效,要注重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学习,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班主任要控制好情绪,要注重选择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不可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在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班主任以平常心来落实班级管理,细心关注学生成长,并耐心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多种情况,这是令班级管理质量得到提升的有效方式。就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当 班主任职业素养得到强化时,班级管理的实施方法也更为有效,这就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有利条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 初期阶段,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当小学生犯错误时,班主任要做到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这是就能够体现出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比如,小学生把玩具带到课堂上来玩,班主任在发现这一情况后,不可暴躁发怒或一味责怪,而是要保持冷静,了解事情的因果,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解释的机会,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行为进行一个系统且全面的了解,确保 班级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对于班主任工作成效的改善至关重要。
结语
总而言之,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与时俱进,班主任也应与时俱进,应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去关怀学生,让学生亲近自己,同时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要知道,只有获得了学生的认可,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潘桂梅.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200-201.
[2]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 部素质教育,2017(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