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世界教育领域内的热捧。然而,慕课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势必对传统基础教育的要求日益提升。为此,笔者以高中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方式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现状;教学方式
引言
互联网时代下,要想高中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就必须利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慕课所产生的影响,基于信息网络的背景之下,抓住机会,直击挑战,主动的找出自己的改革和创新的突破点[1]。
1、传统课堂与慕课的对比分析
(1) 时长差异
通常情况下,高中课堂的时间是45分钟,这种传统课堂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其没有很好的考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注程度,使得传授课的节奏相对缓慢,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而慕课具有短小精炼的优势,能够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加上运用多媒体影音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慕课在高中课程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语义及背景,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该课程。
(2) 内容差异
陈旧的理论课程通常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进行设计的,很好的考虑到课程的重点难点。传统的高中课堂的教学内容太多、太复杂,没有做到精炼的程度;传统的理论课堂的一节课知识对该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进行传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比较的拖沓,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但是,慕课的运用很好的弥补了高中课程中的这一缺陷。通常来讲,一节慕课的视频只是讲一个课程的知识点,运用多样化方式来丰富教学和运用有趣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学习。
2、慕课时代下高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 发现高中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 教学稳定性差
当今慕课时代下高中课程的教学状况分析,发现高中生学习时间呈现出零散华及碎片化的特点,对学习时间利用率显著降低,从而导致慕课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体现慕课时代下教学成效的循序渐进性。
(2) 慕课视频教学与实践的匹配度偏低
慕课时代下,主体高中课程教师需要将自身教学视频上传至平台上,然而考虑到现实因素,高中课程教师大多年龄较大,对“慕课”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不足,因此在该时代背景下,“慕课”教学方式自然会流失一部分优秀高中课程教师资源。加之受制作高中课程复杂的影响,难以在慕课中呈现,这对于高中课程而言,显然缺乏了与时代同步的特性,造成慕课高中课程视频教学与实践的匹配度偏低,影响了教学质量及成效。
(3) 慕课运用存在缺陷性
“智慧树”平台时高中课程课展开慕课运用教学的核心运用平台,内部资源相对封闭,只有高中学校加入了平台建设,该学校的中学生才有资格来进行课程学习,因此高门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使得物质基础成为了制约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慕课时代下高中课程课的设计呈现出模块化的趋势,没有体现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缺乏对专业背景、学习能力、民俗文化等的考究,因此在运用层面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
3、慕课时代下优化高中课程教学方式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出现的问题,从下述层面展开对策制定。
(1)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重构师资结构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慕课在高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对高中课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高中课堂中引入慕课首先是高中课程教师要对慕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打造全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运用慕课的过程中,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激发高中课程老师的创新能力,重塑师资结构,不断提升高中课程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慕课引入到课堂中,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创新性的关键体现。
(2) 资源共享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高中课程教学的课程目标来看,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把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转换成学生的能力目标,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现在高中生所要掌握的主要能力。所以,在高中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指导方向,对高中课程教育的相关资源进行深入的整理和研发。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显示资源,都必须把彰显高中生的主体性作为重点,进而整合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资源[2]。
(3) 创新驱动教学成效
第一是打破了高中课程传统教学设计的“一言堂”,提供了学生主动进行尝试的机会,通过在学习中践行错误发现、自我思考、错误消除的科学化思维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体现出微创新核心要素,彰显了慕课时代下高中课程教学的优越性;第二是互联网大数据提供了学习的多元开放环境,在包容的环境中,允许学生群体进行自我思想的表达,通过接触不同视角的想法来增加自身的见解,通过不同观念的思想风暴来为创新产生源泉,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第三是高中课程教学设计中进行探究式、引导式的操作,培养学生在进行知识搭建及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确保知识网络架构中的循环性、时序性,保障新旧知识的有效利用,体现创新知识化的思维理念;第四是以立足于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在高中课程教学设计上,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将思考引入其中,体现创新思维意识,这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搭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慕课成为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创新驱动来源。慕课来袭,高中课程是高中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学习平台,其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反馈了教育工作的实践效果及高中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唯有多元策略共同推进,才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高中课堂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吕秀菊.慕课在高中翻转课堂中的交互应用[J].文教资料,2019(22):217-218+224.
[3]林承红.“慕课课程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应用之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8-92.
作者简介
柯友涛,男,1988年1月,陕西安康,研究生学历,高中物理教学,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