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例

浅谈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例

作 者:苏晓燕 (厦门市实验幼儿园,福建 361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件教学也出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帮助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提高一些未知的知识。尤其是在小班教学中,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能够更清晰的说明在某一领域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本文论述微课简短精悍的功能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通过列举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通过三个方面的促进,即家园共育、关注个别幼儿、有效教学,阐明了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主题探究;小班;幼儿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的过程。“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是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出发,围绕着认识自我、周围的动植物、身边熟悉的社会生活等一个个核心主题,带着幼儿走入生活,动手操作、体验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微课短而精悍的特点,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合内容,它的问题比较聚焦而且突出,主要是突出教学活动当中某个知识点是常识类或是操作类的。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它反复精简的特点正好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简单重复,所以将微课运用到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微课促进小班主题探究活动的家园配合
小班幼儿的认知过程是以具体形象和非自愿为主要形式,而微课短小精悍的视频刚好可以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在上课运用微课可以反复的进行操作演示或播放一些遥不可及的常识。微课不仅在幼儿园可以运用,也可以放进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让家长通过播放微课参与配合,当幼儿回到家中,家长播放微视频,全家人透过观看微课视频,延伸或自主学习幼儿园所学的内容。例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之我种植的植物”科学活动《多肉养护记》中,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将如何种植多肉,如何在培养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护理,拍成视频,制作成“微课”。视频从寻找小朋友在班级阳台种植的“多肉”叶子腐烂开始,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激发他们探究应如何护理多肉才不会让叶子腐烂。然后就进入“方法一”先把多肉从盆栽里取出进行清洗,让遗留在多肉上的虫卵彻底清洗干净,然后再进行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用干净的面巾纸将擦干,而且是要仔细的擦干,再把它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2-3天后再次把它种起来。“方法二”演示清理护理“多肉”的工具图片,以及观察记录表。这样通过看是视频孩子们就能一目了然的懂得了如何护理“多肉”植物。教师再把视频放在家长群里,家长们通过下载观看,也能清楚的了解护理多肉的办法,并在家里配合教授幼儿。通过这样的微课教学,班级植物角的多肉植物长得越来越好,而且孩子们也会不断的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自己种植和亲手护理出来的多肉植物。可见,微课在幼儿园小班主题探究活动运用的意义,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它可以反复播放,这就大大解放了教师传授某项技能或讲解某个画面的重复性。只需播放“微课”就能让幼儿多次观之多次习得,也能让家长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有效的配合教学。
二、微课促进主题探究中幼儿个别发展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是处于自我学习自我游戏的状态。每个幼儿身心发展随着自身各方面的成长而不同,因此能力上也会有所差别。在小班阶段开展集体活动很难全面照顾到所有的幼儿,又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局限,就比较难并逐一的了解他们的需求。而“微课”教学正好可以解决他们的个体差异,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小班幼儿因为小肌肉运动正在发展,动手能力也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有强有弱,速度也是有快有慢,所以通过制作微课,让幼儿观看微课视频,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可以自由的反复观看视频进行模拟操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掌握技能的程度,快慢的调节视频,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幼儿也能有效的学到所要学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主题活动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之甜甜圈”中,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神奇的圆形》中,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通过折、贴、画等美工技能将圆形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图像。首先通过添画可以把圆形纸片变成向日葵、灯笼等,通过折叠可以把圆形变成各种形状如三角形、将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片绿油油的青山;把圆形折成正方向再进行添画就可以变成漂亮的小手帕;将圆形进行任意拼摆可以变成乌龟等动植物,将圆形折叠成半圆形再进行拼摆又可以形成一只在侧着走路的乌龟。通过各种美工技能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了解圆形的神奇。将这个视频反复的播放,全班的幼儿到最后基本上都能掌握圆形图片变化出来的图形或图案。班上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渐渐的也学会了折叠技能,通过折叠将圆形纸片变出各种形状,并进行图案摆拼。
三、微课促进小班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从微课的定义中我们知道一个微课就是一个知识点,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个点的知识层面和操作技能,在视频的制作是比较注重传授方法,也就是“授人以鱼”的经验传授。小班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次集体活动一般在25分钟以内,而微课一般在“5-8”分钟内就能将浓缩的精华讲解清楚。就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集中专注力的有限时间。例如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之过生日”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小动物们给小熊过生日,去小熊家要经过三条不一样的路,路上的风景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有按大小大小树种植的小路,有种植蓝绿蓝绿蘑菇的小路,有种植蓝红红蓝红红花的小路。最后小动物们到了小熊家还要懂得按规律装饰餐盘,装饰对了餐盘里面就马上会出现小动物们喜欢的食物。这样的微课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幼儿学会了按规律排序的知识,同时它还具备有较强的游戏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同时可操作性也强,幼儿通过点击视频自己装饰盘子,在操作中学会了按规律排序。同样微课视频还能解决幼儿间的差异性,能力稍强的幼儿他就可以进入比较难一点的规律排序如ABBABB,能力稍稍慢一些的幼儿就可以反复操作比较简单的排序如ABAB。所以微课在五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只需播放“微课”就能让幼儿多次观之多次习得。微课反复播放的特点,不但解放了教师传授某项技能或讲解某个画面的重复性。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小班教学中幼儿在反复观看反复模仿中获得本领的有效性。
总之,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时我在教学中的第一次初步尝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将它运用在集中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科学探究活动中都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中,教师充分运用微课的作用不但幼儿在接受知识上有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指导家长配合也比较明朗到位,家园共育起到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微课文献综述”    刘雪平 出版《理论与创新》.
[2]“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徐静程 出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
备注:此篇文章是作为微课题“微课在小班主题探究活动中的运用”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