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生本教育在德育课中的实践

浅谈生本教育在德育课中的实践

作 者:王 静 (山东省青岛蓝泰小学 266300)

摘   要:如何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愉快的上课并学习知识以及如何让学生高效的上好德育课程,是我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问题。生本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原先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拥有高涨的热情去全身心地投入到德育课堂学习当中。
关键词:生本教育;德育课程;实践

一、生本教育的具体概念
生本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它宣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生命,有效地促进生命的开展,而不是制约和束缚生命的进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以生为本,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作用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着学生为中心展开,给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的良好健康成长为重要前提,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只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坚守这个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2.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
生本教育的最基本的准则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的了解每位同学,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差异,还要了解到每一位同学的行为习惯,为和他们更好的相处奠定基础。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格外的关注,平时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便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掌握情况,来设计不同课堂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关心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关怀和帮助。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德育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从学生机械性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转变角色的扮演,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小组合作的机会,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更好的接受知识。当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与学生回答错误问题后,老师不应该批评,而是正确的引导学生,不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给他们一些教育性的启发。
2.2注重德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是要以学生会学到什么的知识,得到什么样的启发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是生本教育到最基本的价值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新教学理念,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接受除了教材以外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使课堂变得有趣轻松,达到学生边玩边学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适当的转变角色,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一味地命令学生转变为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环节中都是老师机械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很少有自己动脑思考的机会,养成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不到开发。因此,在生本教育课堂中,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探索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成为社会上所需要的人才。
2.3依靠学生,打造德育生本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找到自己所喜爱做的事情,并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自身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也应该依靠学生,是学生认识到提升自我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己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2.4布置课前作业,做到少教多做
在传统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喜欢给学生布置一些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其实这不仅让学生学不到新知识,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前作业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作业内容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来完成,依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生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货币的图片,让学生总结货币的演变历程,学生在上网查阅这一资料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增长知识,而且还会激发探究的兴趣,因此这种作业的布置方式是最有效果的。
2.5分组合作讨论,培养独立自主学习
根据生本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要求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不懂问题,应该通过合作的方式去解决,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针对分组合作讨论,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规定的讨论时间结束之后,学生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共同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以便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角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认真钻研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德育教学,从而发挥德育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森,德育课程中“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探究[J].2017,35(13):71-72
[2] 张新,“生本教育”理念下德育课堂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4):82-83
作者简介
姓名:王静,(1989.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岛胶州市,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德育,所在学校:青岛蓝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