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教育教学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更加丰富的信息传播手段、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知识的内化及思维的优化。本文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课堂当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信息技术;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品德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认知世界、观察世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当学生遇到道德冲突或者社会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认知。在一般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限制,许多需要通过实践和真实生活经历讲解的知识都会被抽象化和文本化,这对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非常不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变化,那些以往只能通过干巴巴的文本描述的道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进行展现,可以通过视频、纪录片、图片等强化课堂知识的说服力,提升学生内化知识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资源激发思辨
在一般的品德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更多是依赖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思辨的生活资源以及教材知识拓展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高度整合周围教育资源,提供容量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将更加能够激发思辨的教育资源重新构建,让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能够突出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学《购物场所我知道》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购物场所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不同购物场所的特点,观察货物、购买形式、服务内容等等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如在屏幕上打出“购物车、收银台”“露天经营、晚上”“习题册、参考书、名著”等词汇,然后让学生按照生活常识,依据这些关键词联想最贴切的购物场所。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相融合,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再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深挖教材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实用知识,提升学生的品德,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节课的时候,通过教材给出的插画和文字,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询相关的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学习那些面对危险时如何应对的知识、技能,如果单纯利用插画和文字,不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出现因为学生对于文本和图片的理解偏差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如果利用视频展示面对危险时的情况,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掌握面对危机的应变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危险意识以及处理危机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辨
斯普朗格就教育的目的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传授或者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伸出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同样的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应该是进行“唤醒”而不是强行进行灌输。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独立自由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得课堂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矛盾情境、对话情境等这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让学生深入进行思考的情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诚信是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画或者视频创设矛盾情境:小明贪玩没有完成作业,当教师询问的时候,小明说忘记带作业本所以没有完成,这样的躲过了教师的批评,小明做得对吗?当面对测验,小明成绩下降,原来的谎言暴露了,撒谎的惩罚也许当下看不见,但总会有到来的一天。通过这些情景问题的创设,让学生讨论小明做法的坏处,教导学生“诚信是金”,同时激发学生对于有关诚信的哲理思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三、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真实案例激发学生思辨
在一般的品德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无论是教材上的文本和图片还是教师的讲授,在学生听来说服力都不是非常强,尤其是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道理和知识理解比较肤浅的时候,他们会自认为懂得了全部的道理,不进行深思和探究,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非常不利。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视频、照片、新闻等形式将真实的案例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看,起到“亲身经历”般的教育效果,强化了品德课堂知识教学的说服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观念和思想,同时真实的案例更加能够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学生深入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思辨能力培养。例如在教学“腾飞的祖国”这一课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通过文本讲述一些国家的成就和大事件,学生在感情上的体验就会非常差。教师通过纪录片等将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会产生更多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够为祖国建设做何贡献?学生会更加主动和积极进行讨论和思辨。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性,能够让品德课堂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知识传授高效率、说服力和感染力强等特点,采用整合学生生活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真实案例等手段,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生活智慧。
参考文献
[1]申春霞.思辨力: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浅谈小学品德课中学生思辨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34):86-88.
[2]宋梅.明理 思辨 践行——浅谈小学品德课堂的逻辑线索[J].文教资料,2015(26):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