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发生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互动,同时也是促使教学活动不断发展的动力系统,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然后详细的分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师生互动;基本类型;方式研究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是依靠通过组织师生互动来完成的。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体育教师会考虑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安全问题,因此,常常将师生互动搁置在一边,在课堂中以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为主要形式,让小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掌握和强化体育运动技能,也不利于打造一个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是小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在塑造学生个性以及性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师生互动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立足于互动行为主体构成来讲,师生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以及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这两种互动种类。但是从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行为主体来讲,又可以详细的分为要是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学生个体与学生小组之间等不同的互动类型。通常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师都会选择以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这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吸收和掌握。
通常来讲,小学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同时教学难度也相对较高。在小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对多的互动模式不能够发挥教学优势。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形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此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育活动当中相互合作,认真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互动模式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引导小学生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使小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
(一)真诚对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向关系是维持小学体育课堂的关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和谐、友好的关系。体育教师只有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小学生,去热情的关爱每位小学生,小学生才能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之感,才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喜爱之情。在这种和谐关系的教学氛围下,小学生才能够积极地与教师进行配合,从而顺利地完成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的音乐,或者通过组织换物赛跑等有趣的游戏来改变传统的游戏规则,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与小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才会逐渐得以发展和建立。
(二) 师生交换角色,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调查可知,当前在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还是单一枯燥的,这样无疑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锻炼的兴趣和活力,也使得许多体育教师采取应付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师生互换角色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换角色,让教师通过扮演学生来揣摩学生参与教学的心理,让学生扮演教师来了解教师教学的形式,这样有能够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教师也能够在日后的教学中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点,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弥补和升华。
例如,在进行健美操授课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节奏感、律动感强烈的音乐,然后让小学生自由的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摆动和跳跃,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深入其中观察学生表现的情况,同时仔细的挑选出表现积极、音乐感活泼的学生进行演示,最后给出相应的鼓励和中肯的评价,强化小学生的自信心。再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开展篮球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事先让篮球水平较高、运球技巧熟练的学生给同学们进行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简单的印象,同时还能够给予学生一个充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 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仅要认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让小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体育教师要适当的加强实践互动环节,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传授,随后在带领学生参与相关的体育练习,在简要示范的同时给予小学生充足的主体活动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丰富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优势。例如,教师在教学立定跳远动作时,可以先向学生演示一遍完整的动作,随后再分解慢速动作,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身的疑问和见解,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结合现有的互动类型和互动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从而实现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春华. 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J]. 读与算: 教师版,2016,(38):248-249.
[2] 袁德系. 小学体育教学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及方式研究[J]. 教育前沿,2017,(08):12-13.
[3] 闫淑芳.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研究[J]. 创新教育,2016,(04):43-44.
[4] 王春平.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研究[J]. 成才之路,2017,(0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