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 者:王培根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雅村小学,浙江 衢州 324405)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关于数字、图形、方程式等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基于基础知识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问题;应用;创新

前言
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来讲,很多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教师在课堂中喧宾夺主,使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学生依赖心理较强,难以发散思维解决问题,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关注数学思维能力,用创新理念改变教学行为与思维能力,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数学教育进步。
一、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思维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学习过程的创新与改变成为教师的奋斗目标之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定理的来源和探究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必要的教学情境支持。在形象的情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更高。当他们热情高涨时,兴趣会更浓,思维也会越发活跃。面对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表现得会更加积极。这对于他们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有促进作用。
像在讲解“观察物体”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能够通过学习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观察、想象与验证。促进学生空间发展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作为教学重点,而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情境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用不同的物件,将这些物件装在透明箱子里,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每一个透明箱子都蒙上黑布,所展示的面不同。让学生分别从上面、左面、正面观察不同的物件,看哪一位同学猜出物件的形状和名称。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感受与学习中来,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二、鼓励想象,培养数学思维
有效的想象,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思维敏感度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存在读不懂题,理不清数量关系条件的问题。在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应用题中的情景想象出来,或者将其转嫁到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用日常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清数量条件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想象能够帮助学生反应更快更准,促进学生高效解决问题。
像“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这样的应用题目,对于教师来讲十分容易,也很容易找清楚里面的数量关系。但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小学生来讲,拖拉机、耕地、公顷这样的事物,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应用题的字面意思。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转换成为“3台机器3天要完成90个数量单位”的工作,而要求得的结果是“5台机器6天完成的工作量”。用这样的方式有效转化,促进学生合理想象。在头脑中想象机器运转工作的样子,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条件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关系。通过“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求出“1台拖拉机1天耕地公顷数”从而算得“5台拖拉机6天耕地的公顷数”,解决问题。
三、开拓创新,培养数学思维
开拓创新,需要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中缺乏活力,使得学生一直在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教学实践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思维也难以形成。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定要改变原本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促进学生有机会利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能力,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以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应用已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像在讲解乘法口诀时,理解与背诵乘法口诀一直是小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以此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像在讲解9的乘法口诀时,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喜欢的具有动感的九条龙舟比赛的情境图,引入教学用袋鼠每次跳九格的图。让学生推导出乘法算式,以及9的乘法口诀。这样的引导,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接下来的记忆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资源,像乘法口诀进阶图、小口诀、小歌谣等。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记忆,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口诀最佳记忆方式。鼓励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也鼓励学生开拓其它的记忆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在活力四射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课堂互动。互动,能够让学生的多种思维得以碰撞,让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得以共享。在共享社会、共享化的课堂值得探寻,学生也能够在共享中获益。因此,教师要在自主探究学习之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促进学生交流。让学生验证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最高效,能否选择或借鉴其他人探究出来的有效学习方法,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老师的创新带动着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丰富的其个人思维内涵,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正确思考,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乐趣为基础,不断优化和人思考方式,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创新,才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马启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93.
[2]夏兴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北桥,2019,(7):161.
[3]罗加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15):101.
[4]宋佳佳.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旬,2018,(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