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地理“活动题”的解用策略

初中地理“活动题”的解用策略

作 者:方翠红 (山东省青岛第四十四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0)

摘   要:地理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对地理(湘版)教材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要大力提升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知,需紧紧围绕“活动题”展开课堂活动,重新设计原有教材中活动题的提问研讨方式,研读统计图,利用探究活动题进行读图识图能力训练,结合图像制作等实践活动题,从而确保学生的地理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活应用。
关键词:地理问题;活动题;统计图;读图识图;图像制作

在地理(湘版)的教材内容中,“探究活动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和恰当利用“原有”的探究活动题,或进行调整和整合,或设计“新”的活动题,使其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培养探究意识,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1]。
一、喜读景观图,激发学习兴趣
54幅精美彩色的景观图穿插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新教材中,既有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且多以照片的形式表现,直观地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突出特征,如第5页“阿拉伯驼队”图,形象地说明了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服饰特点,及图中骑着骆驼走过广袤的沙漠后,教师以图为据,提出若干个为什么,启发学生从分析服饰与气候的关系积极发散思维,组织课堂讨论活动。许多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知识积累,生活知识体验,作出非常精彩的分析发言,而之后教师则加以精辟概括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想象中加深了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美的感受熏陶,在兴致盎然中轻松地地完成学习。这种教学意图的贯彻方式,要求教师必须作充分的教学准备,对于许多为什么的问题预先有科学的思考结论,教师的思维应首先扩展。
二、研读统计图,提高析图能力
在七年级上册新教材中有20幅统计图,其中包括综合图,就是用曲线图与柱状图结合起来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如73页图“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教学意图是在让学生明确图例、纵坐标、横坐标的基础上,研究某种地理事物的规律,主要显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别。如图37页“世界人口增长图”(1650年~2025年);饼状统计图,多用来表现地理事物比例关系,同时也反映总体的绝对值。如图87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1998年资料)”曲线图,主要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体现地理事物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还有如89页“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曲线图”。在进行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上要求,绘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在上述初步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又给学生提出结合自身所在城市地区新的研究题目:绘制出青岛2月份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们利用寒假时间认真统计好2月份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并绘制出了气温变化曲线图。在交流中,学生初步对青岛冬季2月份的气温变化规律作出自己的观察分析结论,并进一步分析原因。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三、设计研讨题,拓展学习思维
八年级下册新教材中有关于“北京道路扩建遇到的名人故居,既要建设,又要保护故居棘手问题”。在教师讲课中,围绕名人故居的保护这一议题,依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将它设计成:看看别人的建议——①提高门票价格;②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③提倡文明、环保行为;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并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然后要求学生首先作出判断:赞同的打“ √”,反对的打“×”,并进一步说明判断理由。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认真做出判断,还给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个性化解释。老师又补充了一些北欧国家,如瑞典值得借鉴的环保举措,以及拉萨布达拉宫的限制游客量和张家界的“冬季封山”等规定,然后让学生讨论既要解决道路扩建,又要保护故居的方案,议论非常认真热烈。课堂大量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
四、运用活动题,提升识图能力
在教学“祖国宝岛——台湾”一课时,先设计活动题:有哪些证据证明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教师可从历史、文化、板块运动等方面提示。学生在认真讨论后提出,从地理学的角度,最直观的证据是地理位置,台湾与大陆如此近的距离,联系教材51页活动题1量算厦门到高雄的直线距离。从大陆与台湾的地质板块结构分析,强调指出大陆与台湾的紧密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此同时,教师在归纳总结中进一步指出,无论从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及民族文化传统讲,大陆于台湾永远都是都是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2]。
五、结合图像制作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中有很多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中就有许多是图像制作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3]。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熟悉地球仪的基本点线,理解并掌握经纬网的应用,建立空间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七年级上册教材第6页绘制校园简易平面图等,通过这种绘制地理图表及制作地理模型等教学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掌握认识、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初步掌握绘制地理草图的基本技能,形成生活中主动关注和使用地图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业的学习中,设计了“我做一次导游员”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交通图、山东的导游图,自己设计一条最佳旅游路线,绘制成简单的“旅游指南地图,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以及自己评价其旅游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并让学生当导游,结合导游图,给大家介绍沿途的地理知识。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地图语言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周俊.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方法研究[J].求知导刊,2017,(27):96-96.
[2]徐丞.高中地理探究活动实施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0):89.
[3]黄端端 王信文.深度学习视角下提升学生乡土认知能力的课例探究——以福建地形对农业影响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