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 者:李天永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新元学校,山东 济南 2514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水平逐渐提高。阅读,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和手段,有助于当代基础语文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个性;方法

前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关注阅读教学,创新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提高语文学科综合能力。
一、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走进特殊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以作者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体会当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教师要借用多种资源去创设阅读情境,给学生完全不同的阅读学习体验。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才能认识到阅读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文学作品之美,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像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小鱼、老黄牛、燕子等动物的尾巴的功效,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们挑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扮演。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次让学生们“认尾巴”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动物的头部和尾部拆开,分别制作成不同的图片,打乱图片,让学生们把动物的头和尾对应起来,认清楚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同学们认清不同动物的尾部,还要提问大家,不同动物的尾巴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时候,学生们并不了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提问,然后教师再带领着大家去阅读课文,通过文章中的描述,让学生们认识到,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老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而小壁虎的尾巴,是用来摆脱危险的。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联想一下自己在生活当中见到的小鱼拨水、老黄牛摇尾巴、燕子飞翔,从而将这个故事的情节与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应起来。课堂情境,真实有趣,具有震撼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品质。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快速获得文章主旨的意识,掌握技巧。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利用故事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阅读,将图片排序,从中获得乐趣与阅读学习技能,提高阅读学习能力。
二、重视个性化阅读体验,培养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手段,是教育改革创新提倡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成为阅读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和个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所谓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感受,让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与文字互动,获得不同的感受。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故事情节相对简单,道理通透的文章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解决基础的字词和文章主旨理解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鼓励学生写下5~10句话的读后感,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学习技巧去完成语文知识的获取任务。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理解故事的寓意,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实现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共同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虽然他们与同学获得的学习成果不同,但都是值得肯定的。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给学生更加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像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解决字词问题。有的学生会快速拿出字典,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将拼音写在课本上。有的学生会先将不认识字词总结到笔记本上,之后一起查阅。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展示出来,个性特点也展示出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学习,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更加真实。识字、识词、理解字词,是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关注基础知识教学。之后,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植物妈妈让植物宝宝去旅行的方法,便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将不同植物的旅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会将答案写在纸上,有的学生会在文章中划出答案,还有学生会利用画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个性化的阅读,重在求同存异。大家最终的想法是一致的,至于怎么表现,是学生获取阅读学习乐趣的重要环节。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参与阅读学习,才能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坚持阅读,发展阅读能力。
三、重视阅读课堂互动,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借助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消除阅读学习障碍,有助于课堂过程的高效化。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潜力的学习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力,并相信学生。在互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相互帮助,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难题。
像在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就“泼水节是什么?泼水节怎么庆祝?你对泼水节的印象是什么?”这样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互动。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以及文章中对泼水节的介绍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信息,提取有效的语言。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学生需要开动脑筋,发表个人看法。引导学生先与自己的同桌互动,获得一定的分享信心和素材,有助于接下来全班互动活动的活跃开展。在集体互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通有无,学会积极、开心地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开放学习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重视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汲取和应用,让学生成为语言的灵活使用者,才能让语文教学活动发挥作用。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个人观念和方式,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创新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于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速读(中旬),2019,(3):145.
[2]林建坤.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9,(22):57.
[3]张红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9,(6):72.
[4]张维.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魅力中国,2019,(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