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参考依据.在教学中,制定准确、规范、科学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现就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问题谈一己之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概述;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概述
教学目标,指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即通过教学活动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育目标是这些概念中一个总的概念,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等概念都属于它所包含的范围,属于这个总概念中的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是其中的最低层次,它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支配、制约,它的制定要以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为主依据。
1.导向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学的方向。其导向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状态,而有助于使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二是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有意义的方向,而避开无意义或者不符合预定方向的事物,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三是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2.激励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对师生产生激励作用。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功能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时,学生为了满足内部需要,就会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其次,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时,这种教学目标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再次,当教学目标的难度适中时,这种教学目标能够较明显地起到激励学习活动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教学目标是清晰而具体的,所以教师每一次教学工作之后,都能够及时地了解目标达成的情况,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和不断进步,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肯定自我,增强前进的信心。
3.调控功能,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过程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教学目标是具体的,能够对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做出描述,用教学目标可以检测教学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的成因,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取得实际的成效。
二、如何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来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新的理念教育的核心,就是“把以学科旧有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两个指导思想确定了语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知识的获得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以学生为本,这是我们设计语文课文教学目标的一个总目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2)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全文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4)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5)朗读说话训练:“我”的外貌描写。这些目标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这一中心,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基础到运用,从字词到句子,从课文到想象,从课内到课外,“人”是这一活动的主线,很好地体现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
2.以突出语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来设计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综合性学习《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目标:(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3)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4)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6)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这种目标设计突破了以往单调封闭的“知”、“能”互动,代之以鲜活开放的综合实践,把语文的实践由原来简单的知识、能力训练项目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理解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3.以铺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石来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秉承这一理念,要充分体现这一思想。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铺设基石,让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行寻找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理解教学内容。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军神》一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军神”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4)继续培养自学课文能力,通过人物神态、情绪的变化把握事情的发展变化,深入体会感情,渗透相关写作知识。
结语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要摆脱对教参的过分依赖,潜心钻研教材,用心分析学生,树立宏观关照,整体教学的意识,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琐碎、繁多,制定出明确、集中、适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策略研究[A]. 田佳慧.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2]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A]. 张桂丽.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