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途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途径

作 者:张淑霞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250100)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更好培养与提升。通过对部分初中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层面在理念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不足时,想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较为困难。本文将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整体上来看,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已经有了一定提升,但学生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评价指标,新时期,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核心素养框架下的学科知识学习与运用能力都需要得到较好提升[1]。不得不承认的是,既有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影响下,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培养与提升上的现实难度较高,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鉴于此,探寻出更为有效的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十分必要。
一、初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概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初中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理应具备的和需要达成的综合性能力,但核心素养并非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其也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2]。其本身基于数学知识相关技能,但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与运用相关技能。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初中生为了更好进行知识学习也要对自身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反映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时,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在教学中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优化与创新,而对初中生知识学习与运用相关能力进行培养也是其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一个基本形式和主要媒介。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得益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环境越发良好,很多较为新颖的创新教学理论、方式方法等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也被大为拓宽。但也需要清醒的看到,初中数学整体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给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视角进行教学审视时,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学习成绩提升也是很多初中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目标。更为严重的是,机械性教学法普遍应用下,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不断降低,部分初中生已经养成了被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不良习惯。这些教育教学层面的不足,客观存在时,常规学科教学中想要对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附中数学的质疑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质疑式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生预习以及在预习中产生问题的情况下展开教学的,其一共分为七个阶段,其中包括预习生疑、合作辩疑、展示释疑等。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之下,教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的,就不再过多的讲解,所以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预习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预习中就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上学生重点解决的也是自己有困惑的部分,他们也会听的格外的认真。这样的模式不仅高效的利用学校的上课时间,还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具体途径
(一)借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提到数学,有的学生可能会头疼不已,他们觉得数学学习是比较难的,数学就是天天跟数字和符号打交道,比较的枯燥无味。如果说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上一些活动,孩子们就会觉得特别有趣,能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就比如说,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截面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圆柱体、正方体之类的东西,比如说胡萝卜、豆腐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截一截立体图形,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样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既有乐趣,又能收获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自然就喜欢学,愿意学。
(二)借助多媒体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的体系性优势较为明显,但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对于很多数学思维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在学习还是那个较为吃力。因此,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予以强化,从而较好的降低部分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上的难度。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得到较好应用。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勾股定理”这一较为生涩的基础数学理论,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理解上的难度。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将较为抽象的学科知识较为直观的进行展示与讲解时,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得到较好强化。随着初中生数学思维的越发成熟,教育教学层面对学生进行的核心素养培养也会越发简单。
(三)生活化教学视角下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趋势,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其更加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得到一定强化,因此,生活化教学法应用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进行学科知识的讲述,并布置一些生活化习题作业让学生进行解答。例如,在学习了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诸如“统计某路口单位时间内同行车辆颜色”等生活化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进行所学知识的运用。此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统计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并与汽车销售中不同颜色的销售热度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这种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提升,更加可以促进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初中数学知识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往往十分紧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脑海中需要形成一个固定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对于其在短时间内调用所学知识解答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并让学生在思维导图制作进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全面认识。在师生共同进行了思维导图制作后,初中数学教师则要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制作与运用能力进行一定培养与提升,这也是对初中生知识梳理与总结能力的一种强化训练。通过有侧重的围绕思维导图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培养与提升。
结语
初中学校与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事宜,初中学校需要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数学教师则要在教学层面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更多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良的知识学习惯时,短时间内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较好培养难度极大。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持续性的在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尝试,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常态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钱建芬.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反思[J]. 中国农村教育, 2017(11):36-37.
[2]景玉燕. 初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0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