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与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体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与研究

作 者:陈国朋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综合与实践”模块是小学数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增设的教学内容,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使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用,实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体验教学的目标。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开展体验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教学;策略探究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近些年,随着小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深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实施体验教学,能够使小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加深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使学生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的能力。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从实际背景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验证结果,最终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开展体验教学,还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当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近些年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逐渐受到了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广泛关注,这门课程自主开放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特征可以促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使小学生逐渐养成建立数学模型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分析一些跨学科的问题,在形成数学思维的同时,提高数学综合能力。但是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调查可知,当前大部分数学教师还采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不重视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环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数学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所增设的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单纯地看重考试分数,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导致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没有发挥真正的教学价值。另一方面,许多数学教师对于“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当中的实践环节理解不透彻,经常将实践环节当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问题研究、实践操作的部分忽略掉,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实践,单纯的讲解数学概念和知识,从而导致“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的定位十分模糊。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体验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创设探究性活动,体验思考过程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小学生在参与探究性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之中激发数学思维,同时在情感体验之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获得认知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有效策略。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有关“利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道开放性的探究练习题。如;在2002年春节期间,李大伯把18000元存入了银行,定期为两年。现在还有一个月就要到期了,但是前几天李大婶突然遭遇车祸医院治疗,急需用这18000块钱,但是银行有规定;凡是不到期取款一律按照活期计算利息,导致李大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请你为李大伯想想办法。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多种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一定会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探讨,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解决策略。有些小学生会说;救人如救火,还是先治病要紧,损失一点利息就算了。而有的小学生会说;可以先向亲戚朋友借钱,等到钱可以取出再归还。还有的小学生会说;可以先向银行贷款18000元,贷款时间为一个月,等到一个月后取出存款再还贷款。通过创设探究性活动,可以使小学生集思广益,充分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当中体验问题的解决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实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体验教学的效果。
(二)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小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要侧重为学生创设知识延伸的平台,促使小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同时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
例如,当教师讲解完《认识人民币》相关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超市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家长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然后让小学生到商店买各种需要的文具,然后观察小学生是如何支配这些钱的,让小学生说清每件物品花费的人民币是多少?还剩了多少钱?学生在购买物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计算物品的价格掌握人民币的运算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强化了自身的知识体验过程,又在体验过程中巩固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三) 丰富实践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
通常来讲,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多样化的,教师要立足于课本教材,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科学的创设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的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春游时,可以结合“站队问题”组织实践教学环节,使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参与环境模拟的过程中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的体验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本内容,在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时强化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体验教学环节,重视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体验以及学习过程体验等内容,实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课程中体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麦少云. 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研究[J]. 小学教学方法,2017,(02):12-13.
[2] 陆建峰. 在实践中体验, 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J]. 小学教学改革,2018,(02):34-35.
[3] 陈双琴. 在实践中体验, 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J]. 数学教学通讯(上旬),2017,(03):54-55.
[4] 陶志霞.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