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技术文化传承与实现的实践研究

关于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技术文化传承与实现的实践研究

作 者:王振强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高中是学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学好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强化自身实践能力。通用技术学科是新课程改革中占比较重的学科,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格与综合素质的形成。中国传统技术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让高中生学习传统技术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通用技术中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技术文化的策略,以期为通用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过技术;传统技术;文化传承与实现

引言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不但需要学习好理论文化知识,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以来,受重学轻术思想的影响,虽然一直强调“五育并举”,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对通用技术学科不重视的现象。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技术类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思想文化及文化领悟。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文化领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也是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体现。工业4.0时代,先进技术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与此同时,各种打着先进技术旗号的骗局及作弊工具也随之而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及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然而这些也正是当前学生所欠缺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当前教育中缺乏对学生正确技术价值观的引领,因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但要把技术原理、掌握技术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还要重视他们对技术文化的领悟,让他们通过学习在以后的技术活动中自觉形成思想上、行为上的文化判断、评估及选择,进而形成学科的核心素养。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追求功能实用与精神追求相结合的思想,不断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发展。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我国古代的技术文化,让他们通过学习对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有个整体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我国古代的科技文明并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进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技术思想、道德观及价值观并使之形成精神财富成为自身的技术素养,为他们以后的技术活动进行指导。因此在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技术文化有利于学生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引入合适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中国在农耕种植方面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长江、黄河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据相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作物的栽培技术。天工开物中有关于水稻种植的详细描述,包括插秧的时间、收获的时间及如何选种、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收割等。此外,还有关于稻谷的加工工具——水碓的记载,由于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随着劳动而产生的,只有亲自实践才会根据实际巧妙的进行设计。古人已经意识到天时、地气对技术的影响,还充分认识到人类是技术活动中的主体。器物是聪明的有创造才能的人创造出来的,工巧的人加以传承。人与自然要协调配合,利用技术在自然界中开发有用之物。人可以利用技术活动改造自然。如在《人机工程学》中关于椅子的设计中提到,我国古代的桌椅设计就非常有特色,如燕几、蝶几、匡几和七巧桌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摆成各种各样的组合。如清代文人李渔设计的越冬暖椅可以在椅子下面加入抽屉入上炭来达到温暖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简单改装当床、餐桌或者轿子等等。再好如古代为了照顾小孩而设计的母子竹凳、鲁班枕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二、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提起发明家许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了爱迪生等外国发明家,其实我国一样也有发明家。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他们讲解一些我国祖先的伟大发明和生平事迹,让学生不仅崇拜外国的乔布斯等人还要充分了解我国的伟大发明。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一些介绍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天工开物译注》《齐民要术译注》《考工
记译注》、《酒经译注》、《茶经译注》《梦溪笔谈全译》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读。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如《中华文明》、〈家有传家宝〉等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观看相关的资料,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感悟古代发明家给大众带来的幸福生活,进而思考当今社会上一些与技术相关的问题。
三、在设计操作中传承古代技术文化思想
知行合一是有效教学的方式,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通用学科的集设计、操作于一体的特点,给学生选择一些与我国古代传统技术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古代传统技术文化并不断模仿创新。如《中国古建的设计与制作》这个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模仿创新古建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让学生模仿榫卯结构、孔明锁的制作进行设计。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查阅资料、考察,向他人请教,亲自动手设计制作相关的物品,并在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接受中国传统技术文化精髓的熏陶,进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借鉴模仿,不断改变自身,使自身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更加得体。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古代技术文化的熏陶,汲取其中的营养和精华。在了解的通用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思考,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树亮.试析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下旬,2018,(8):242.
[2] 蒋雪梅.关于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技术文化传承与实现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8,(5):72-73.
[3]汪志刚.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12,(6):121-122.
[4] 王定容.高中通用技术生活化教学资源及其利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28.
[5] 杨文博.民间工艺融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可行性探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20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