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通过强化语文训练,进而更好地开展一系列课堂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方式
前言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改进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发展和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下的教学重点之一。良好的语文素养提升,将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采取措施来培养语文素养就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优化阅读语境,体会文章技巧
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一般都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培养,学习效果也不会特别明显。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设适合阅读的语境,让学生根据语境展开想象和阅读,加大阅读体验,体会文章的写作方式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提前给学生们设置一个语境。比如,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小壁虎的照片,一张带有尾巴的,一张没有尾巴的,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谁能快速的找出来。”“一个有尾巴,一个没有。”“很棒,那么那只小壁虎的尾巴去哪里了呢?它在寻找尾巴的路上有哪些奇妙的经历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索好不好?”“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大家都急于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开始阅读课文的时候,也会带着问题去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优化阅读语境为前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丰富课外读物,提高语言认知
良好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从小给学生进行思想灌输,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这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不仅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教材上,还要重视对学生从小培养课外读书的习惯。语文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无法很好的体现,必须让学生接受多种多样的书籍,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技巧等方面出发,进行总结和学习,再运用到实际的课文学习中,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提供提升语言认知的机会。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周末去当地的图书馆查阅书籍,发现书籍,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书籍找出来,给学生们进行推荐。在班里进行书籍推荐时,教师先将课外读物的故事背景以及大概的故事内容讲解清楚,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来进行阅读。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寓言类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诗歌,这时候教师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作出不同的书籍推荐了,帮助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发展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外读物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同学之间谈谈读的那本书的含义,更好的体会语言,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举办校园活动,感受语言文化
在教室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室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当下素质教育全面提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这不仅是要求学生能够会读课文,会造句等,而是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进行运用,从语言知识中感受语言文化,体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阅读习惯,丰富阅读途径。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一单元之后,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乐趣,除了来自于学习上的,还有来自于家庭,朋友,社会的关爱。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主题为“感知语言魅力,发扬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们进行读物推荐,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描述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自己知道的内容,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辅导人员,对学生进行文化宣讲,让学感受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学生从校园活动中明确语言的重要性,达到教育要求的培养语文素养的目标。因此,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兴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我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励学生保持文化尊重,创造更好的未来。
四、重视课外实践,强化情感体验
全面能力的发展,重点还是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况,如果学生的情感认知得不到发展,他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尤其是教育者越来越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已经不再依赖于实际的课文教材,而是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比较活泼,对于活动的组织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如果将学生的形象和课外实践结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课的效率。例如,在学习了《秋天的图画》后,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秋天”的含义,就需要通过引领学生在进行整体性的阅读体验,可以选择和同学们一起去观察树叶,让学生描述每片树叶的形状以及生长过程。并且通过让学生们开始写日记的习惯,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也有利于他们将读书的心放在课外实践中,强化情感体验。因此,有价值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素养的认识,激励他们在以后学习中寻找答案。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培养,重点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在学习兴趣的激励下,通过强化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取全面的语文素养体验,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实现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青莲.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25):285.
[2] 吴金霞.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9):23.
[3] 范复盛.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8,(6):30.
[4]谢娟萍.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