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 “新时代”场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新载体建设研究——以红河国际学院为例

“新时代”场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新载体建设研究——以红河国际学院为例

作 者:赵允鹏 (沈阳工程学院 110136)

沈阳工程学院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JKTX201806

党中央明确提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大主线的党建格局。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除了做好“5+2”党建格局之外,习总书记为高等学校提出的一个明确指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然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就是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特色与亮点,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拓宽工作思想和措施,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沿着健康有序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不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实践“新时代”场域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新载体建设。
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思想载体建设
坚持党对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由于其特殊性,来自不同的国家,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工作理念的外方教师或学生,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有意无意地灌输给中方教师与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工作坚决占领党的思想前沿阵地,不让西方的文化毒瘤以外语的形式传播,始终坚持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沿着健康有序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无论如何发展,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办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又红又专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二、夯实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工作,加强实践载体建设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无法应对特殊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党建工作,高校可以考虑将政治理论素养扎实、事业心与责任感较强的学生融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中,以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总之,党建工作者应根据高校的办学特点,强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平时的管理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学生管理者的能力与思想水平,共同为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服务。
三、整合多方面的媒介手段,建设党建工作信息网络环境
新时代必然要求发挥党建优势,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党建工作信息化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应切实发挥好信息化载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把信息网络优势同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结合起来,克服时间、地域与文化差异,达到党建工作空间遥控指挥,思想政治教育无缝衔接的效果。
加强网络体应用,建设网络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作用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中央政府部门提出“互联网+”指导方针以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要出国完成学业的居多,中外合作办学程度的加深与模式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距离感,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发展,党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势必会遇到种种挑战。因此,让党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高地便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四、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教师与学生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教育载体
通过中西方文化交融,锻炼了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党员队伍,比较顺利和创造性的完成学院和部门相关工作任务,并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师在比较和理解中实现了授课模式的创新,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了管理创新,由裁判型向导演型转变;学生党员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提升了防微杜渐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党员队伍始终保持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逐步开展有规模、有质量、有内容、有特色、有成效的交流互访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党员队伍骨干,形成了学生党员受教育及教师党员有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发挥学校教育管理育人的作用,明确党建工作主体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贯穿到学校党委、二级基层党组织、组织员、基层党支部、学校班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与学生党员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五级联动,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班级同学的状况与信息,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
五、营造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的现实环境,建设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课外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提升素质具有重大推进作用,校园文化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新载体。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要提升文化自信,关键在于将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融贯,丰盈中外合作办学党建的文化内涵,将校园文化作为党建的外化。首先,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上级主管党组织必须重视和加强领导;其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和可靠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促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开展,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最后,要完善党的工作机构,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加强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出国学生临时党支部/党小组的建设,保证不给西方文化侵袭的空间与缝隙。
“新时代”场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载体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党建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在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办学体制与办学模式的特点,努力让党建工作新载体承接起更重要的新时代使命,借助有效资源优势,整合配置资源,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党建工作的思想载体、实践载体、信息网络载体、教育载体、文化载体建设,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党建工作的功能和活力,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外综[1995]第31号1995年1月26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国务院令第372号,2003年3月1日.
[3] 白丰绩.加强信息化时代党建工作的思考[J].新长征,2010.
[4] 李章军.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10-12-05(001).
[5] 第19次全国高校党建会情况概述[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12-14).
[6] 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时强调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J]党建,2011.
[7]赵乐际.在全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10).
[8]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9).
[9]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243+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9).
[10] 赵红玲,杜根远.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4+4”模式探讨——以许昌学院国际教育为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