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管是高级职业培训教育,还是大学学历教育,其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的论证定位,直接影响一个学校对社会发展的有效贡献和学校在社会所产生的声誉,甚至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再作思考。尽管本论点老生常谈,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多变性,决定了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今天依然需要重新面对并审视。
关键词:设置原则;定位分析;评估
1、再谈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课程设置,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特点和亮点,支撑着专业建设架构,也直接反应着学科建设的深度,所以,课程设置非常重要,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基本规律和需求,能够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不可或缺。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能直接反应出一个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一个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集中表现。
因此,如何合理设置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完成后的效益评估,是衡量一个学校在教学研究上的综合水平体现,这也是当今大学在特色专业设置中所面临的广泛性困惑问题。
一般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在专业设置的亮点和特色体现上非常鲜明,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全领域的“高、大、上、全”,我们网上查阅西方著名大学,总能看到各个院校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体系,而不是“全涵盖”式,这是国内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一流的大学还是二流大学,专业设置都妄想着追求“全、精、高”,课程设置往往“模仿”或简易版“复制”现象严重,甚至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专业教材。从而造成在人才引进定位和专业建设经费等有限资源使用上形成不了重点方向,尤其资源使用上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缺乏与世界著名大学专业或学科建设的竞争力,除了部分行政手段干涉过多原因,更主要的是缺乏创新和自信意识。
2、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
一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依据应该非常简单明了,就是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就应该密切围绕学校对各专业所论证的培养目标要素开展,一切围绕培养目标的精确实施,这是课程设置的关键。如果我们的课程设置脱离培养目标,一味追求“高大上”或简单粗暴地搬移名牌大学课程体系,而忽略本校本专业定位,忽略本地区资源优势,这样的课程体系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具体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几个基本原则: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2、课程设置与相关工作岗位的竞争力;3、课程设置对学生内涵修养的提炼。
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个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主要评估,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切训练贴近实战”,这不仅是对部队要求,也是所有院校应该遵顺的准则。随着科技发展迅猛推进发展,人民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势必对针对性人才需求越加重视和追求,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起步阶段,发展过程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不仅面临着高端技术严密封锁,而且在人才交流上同样障碍重重,我们如果不假思索的盲目搬迁或简易版复制或粗暴简单跟风西方的教育模式,势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尤其近段时期,西方国家对我们实施高端技术封锁,许多问题顿时凸显,不仅在许多高端技术上我们人才匮乏,在实用性低端技术技能培养上,我们同样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与国家的制造业战略目标需求相差甚远,这是对我们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所敲响的严肃警钟。所以,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环境,把课程设置的重心放在国家发展需求上、放在学校对人才培养定位上,特别对大部分高等院校而言,无论是研究性还是应用性高等院校,都应该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培养目标的定位,设置相关课程体系,比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应该把课程内容重点放到实用性教学上,就没必要在课程设置的纯理论研究上化大功夫,能解释过程的基本原理,知道所以然就可以,教学重点就在应用技术的运用、管理和技能掌握上,把进一步的研究过程留给以后的研究生或博士深造中去,或让研究性突出的院校去培养。
3、课程设置的定位考虑
课程设置是学校培养人才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才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无论哪所院校,无论老师水平如何高深,在实施教学过程必须遵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而课程设置内容是教学大纲组成“骨架”。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关键取决于学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是顶端设计,一切课程围绕目标实现设置,而在具体课程设置的实施上应充分考虑:1、是否有效助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是否有效帮助学生极具优势地竞争和胜任工作岗位;3、是否助力本专业特色形成和学科深度研究延续性;4、是否有助在大区域内同类专业上形成较强竞争力;4、是否遵顺教育部相关规定。
4、结束语
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能和教学和知识论规律相符合,而且能够准确反映专业定位和学科主要知识,反映主要方法论和当代科技知识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树立足够自信,同样也会极大推动学校在相关领域著名度,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但科学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永远是各层次教育过程所面临的热点问题,也是永恒话题。